馬雲「挑戰」中國監管?

撰文:范曉鵬
出版:更新:

這一次,幻想重演一場「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首富馬雲「大鬧天宮」未遂,卻招致金融圈眾人的齊聲討伐。

「捅大婁子」「還真敢說」「大放厥詞」「一派胡言」「自我膨脹」「外行」「充斥着傲慢和偏見」「自私自利的肉食者言論」……這一頂頂的大帽子,不知道「退休」的「猴王」能不能扛得住。

馬雲的成功少有人及,但是10月24日一次金融峰會上抨擊中國金融監管的言論引起了「眾怒」。(Getty)

10月23日至25日,第二屆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不僅有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央行行長易綱和前央行行長周小川、前「明星市長」黃奇帆,還有英國前首相貝理雅(Tony Blair)等出席。

「巴塞爾協議比較像一個老年人俱樂部,要解決的是運轉了幾十年的金融體系老化的問題,系統複雜的問題。但是中國的問題正好相反,中國不是金融系統性風險,中國金融基本上沒有風險,是缺乏系統的風險。」
馬雲第二屆上海外灘金融峰會演講節錄

正是在他們面前,「反正已經退休」的馬雲「分享一個外行非專業人士的專業觀點」。

在峰會的第二天,馬雲先是自我謙虛了一番,接着便不留情面地將矛頭對準了中國的金融監管。

首先,他不認為中國監管要盲目地跟世界接軌,比如按照巴塞爾協議(這是一個國際性的金融風控協議,要求資本保持充足率以維持資本市場穩定、減少國際銀行間的不公平競爭、降低銀行系統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因為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與那些擁有成熟金融體系的國家情況不一樣。

所以,他大聲疾呼,今天不能用管理火車站的辦法來管機場,今天不是要「文件專家」而是要「政策專家」,今天要來自實踐的理論而不是來自辦公室理論的實踐……可謂字字句句直戳現場的中國金融監管層。

「中國的金融和其他剛成長起來的發展中國家一樣,在金融業是青春少年,還沒有成熟的生態系統,沒有完完全全地流動起來,大銀行更像是大江大河和血液的動脈,但是我們今天需要湖泊、需要水塘,需要小溪小河,需要各種各樣的沼澤地,缺少了這些生態系統,我們才會澇的時候澇死,旱的時候旱死……就象老年痴呆症和小兒麻痺症,症狀看起來很象,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病,如果小孩子吃了老年痴呆的藥,不光會得老人的病,還有很多莫名其妙的病。」
馬雲第二屆上海外灘金融峰會演講節錄

馬雲開炮,一石激起千層浪,輿論頓成兩極。

拍手叫好者認為,馬雲的吶喊喊出了當下不少企業的心聲,尤其是中國金融的「當鋪思維」可謂切中要害——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而那些國家金融機構為了控制風險,放貸就只看抵押資產而從來不考慮大企業需不需要資金,「澇的澇死,旱的旱死」。

坦率說,中國小微企業近年哀鴻遍野,各種抱怨融資難、融資成本高,已不是新鮮事,任北京方面如何呼籲,金融機構的趨利避害性註定難以改變這一局面。從這一點講,馬雲說了大實話,監管層應該多想幾個「為什麼」。

當然,掌握更大話語權的當然是被「觸怒」的金融圈。

那些「圍剿」馬雲的聲音認為,讓螞蟻帝國順利IPO到2.1萬億元人民幣的馬雲最沒有資格抱怨中國的金融監管。因為中國的金融風險,尤其是系統風險客觀存在,其造成的悲劇也是客觀事實,不能因為自己沒「吃飽」就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這很不厚道,畢竟螞蟻集團上市可是基本獲得一路綠燈的。

再進一步說,監管是否扼殺了創新或者說市場活躍度又得話分兩頭。

從第三方支付到螞蟻金服,再到螞蟻帝國,馬雲這十幾年功成名就,不能只說一面。

從支付寶起家,到螞蟻金服,再到當下螞蟻集團破紀錄的IPO,馬雲的金融服務業績成長令人瞠目。(視覺中國)

而同時,人們也記得當年2015年中國股災後上台的證監會主席劉士餘痛斥資本亂象,「我希望資產管理人,不當奢淫無度的土豪、不做興風作浪的妖精、不做坑民害民的害人精」「資本市場不允許大鱷呼風喚雨,對散戶扒皮吸血」,也着實得到很多「韭菜們」的高聲歡呼的。

其實,這些年,包括更早前的金融反腐,中國政府沒有少花心思在金融監管上,當然「收」和「放」都要有,兩手都要硬。王岐山說,安全性第一位,「中國金融不能走投機賭博的歪路,不能走金融泡沫自我循環的歧路,不能走龐氏騙局的邪路」。

什麼意思?

中國監管確實有待提升,但是你不能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發動一場農村包圍城市、綠林奪取政權,顛覆監管的戲碼(當然,馬雲說的也是監管方式的問題,但這成為了「逼宮」),否則受傷的不僅僅是那些根本無法對抗資本的最大多數的「韭菜」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