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分手時代】分開卻暖昧 告別得藕斷絲連?要放下前度只需一句

撰文:馬來西亞東方網
出版:更新:

一段感情宣告結束,最痛苦的不是失戀,而是曖昧的分手。彼此好像分開了,但又還有情感的羈絆,這種混沌不明的狀況,令人痛苦得不能自拔。有人統稱這樣的情況為「後分手時代」,要如何走出這樣的曖昧的結束呢?

彼此好像分開了,但又還有情感的羈絆,這種混沌不明的狀況,令人痛苦得不能自拔。(GettyImages)

兩年前,空窗很久的王慧君終於戀愛了。「我認識他8年,可是我們兩人大部分的時間都分隔兩地,他換了幾個國家工作,我一直在吉隆坡,他每到一個國家都會聯繫我,兩年前他回來吉隆坡,我們就開始了。」

其實,他們開始得很曖昧,兩人並沒有開口說好「我們在一起吧」,王慧君說:「他很自然地牽我的手,我也沒有很抗拒他,然後我們熱吻了。」她認為,兩人都牽手接吻了,就是在一起了。

可是很快的,男友又被調往其他國家工作。剛剛萌芽的新戀情,兩人又面臨長時間、遠距離的分離。「我們之間的聯繫,很多時候就是互傳訊息。」剛開始還算熱絡,但無法掌握男友在異國的情況,讓王慧君極度沒有安全感,開始疑神疑鬼。「他只要沒有回覆我的訊息,我就會想很多,想他是不是在那裏偷交女朋友了。」

於是,他們在短訊中有很多的爭吵,「可能是我們在一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少了一種儀式感,就是沒有正式說出『我們交往吧』,所以我很不確定他對我是不是認真的。」

缺了儀式分得曖昧

每當她在短訊中要男友表明態度,雖然男友都有安撫她,但是她說:「我要的不是說說而已,而是要他實際的行動。他嘴上說愛,可是做不到。」真正讓她受不了要分手的導火線是,男友跟她說6月會回到吉隆坡工作,可是7月了也沒見他回來,「他不回來也沒跟我交代,幾個月後我才得知,原來他拿不到這邊的Offer,但是我最受不了他什麼都不說的態度。」

猜疑久了,王慧君終於受不了,決定要分手。「我們曖昧地在一起,也曖昧地結束了。」交往時沒有正式說出「我們在一起吧」,結束時都沒有正式說「我們分手吧」,大家互傳短訊的頻率自然而然地變少,感情慢慢冷卻了。

「我們曖昧地在一起,也曖昧地結束了。」交往時沒有正式說出「我們在一起吧」,結束時都沒有正式說「我們分手吧」,大家互傳短訊的頻率自然而然地變少,感情慢慢冷卻了。(GettyImages)

王慧君說:「偶爾在夜深人靜時,我也很懷疑,我們是否交往過,我們真的分開了嗎?每當想到這個,就覺得非常痛苦。」在比較情緒化的時候,她會責怪自己的多疑,導致了感情的崩裂,她說:「我也想過挽回,檢討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夠好,不夠理解與體諒他,每次這樣想的時候就會有罪惡感,然後傳短訊給他說我想他,他有時會回覆,有時忙起來就已讀不回。」清醒過後,她又選擇相信自己的感覺,以致一直在情緒拉扯的循環中,走不出這個「後分手時代」。

王慧君說,有一天她在網絡上看見熊仁謙的影片,才意識到自己一直處在曖昧-失戀-痛苦之中無可自拔。「因為我們都沒有正式開口說『我們結束吧』,所以在我心底,一直都對這份感情存有一絲的希望,希望我們只是一時卡關,還是有機會走下去。」她說:「我給了自己3個月時間,可以悲傷,可以想辦法挽回,一旦過了這個期限,我告訴自己要懂得停止,重新振作起來過新生活。」

「我給了自己3個月時間,可以悲傷,可以想辦法挽回,一旦過了這個期限,我告訴自己要懂得停止,重新振作起來過新生活。」(GettyImages)

客觀的分手主觀的放不下

「快樂大學」創辦人熊仁謙定義的「後分手時代」,指的是兩人理論上、客觀上已經分手,但是主觀上還有一些情感的羈絆,因此兩人處在一種很微妙的狀況——彼此還在一起嗎?他們也沒有那樣的激情了;彼此已經不在一起了嗎?但是情感上還有羈絆。這種實質上看起來已經是分手,或者情感已進入分崩離析的狀況,但是在主觀上沒有辦法接受,還想要挽回,統稱後分手時代。

他認為,很多人都有經驗過後分手時代,其典型原因跟我們現代人的情感發展有關。現代人的交往過程,並不是一個明確的黑與白的過程,而是一個光譜。雙方並沒有很明確地說出「我們在一起吧」、「好」這樣的承諾,以致雙方在一起的過程是一種循序漸進的,好像突然有一天彼此變成情侶的一個光譜,導致分手的時候也長成這樣子,就是客觀上已經分手,但是主觀上還是有那麼一點點希望,還是有羈絆與期待,希望雙方還可以回到過去。

後分手跟失戀不同,失戀代表一段感情已經結束,已經沒甚麼可挽回的契機了,後分手最討厭就是曖昧感。這段感情從曖昧到交往,然後分開的時候,有參雜了失戀與曖昧的一種複雜情緒。從曖昧不明的痛苦感中走出來,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樣我們才有辦法理性地、有邏輯地去規劃接下來的生活,無論是挽回或是開始新生活,都必須從曖昧、失戀、痛苦這3個組合體中走出來。

點擊圖片,了解提出分手可能經歷的3個階段▼▼▼

掌握五字訣好好說分手

台灣「失落戀花園」的駐站心理師海苔熊,把好好分手編成五字訣「確—信—要—受—傷」:

確(Ascertain):查明自己是否確定要分手

說明白一點,這就是個「癌症第一期」還是「癌症末期」的評估,也就是主動分手者經常會遭逢的「評估期」。某種程度上面是懷疑這段關係已經走到末期了,但大腦和情緒經常沒有辦法取得平衡,有些時候腦袋明明知道這個人不適合,但又想起過往和他在一起的那些甜蜜種種,他對你好的時候還是很好,就會覺得捨不得。老實說這時候沒有別人可以幫你決定,你得自己釐清,這段關係目前給你的是「傷害」比較多,還是「滋養」比較多?

釐清這段關係的推力和拉力。在這段關係裏面,推力是指讓你很想放棄、覺得無力、覺得這段關係大概沒辦法再走下去的力量,包括他的劈腿、惡言相向、忽視你的需求等等;拉力是指讓你難以放下的種種原因,例如可能跟他共同擁有一些財產、總務、同居,或者是一些親朋好友社會連結等等,要斷開變得非常困難。當然,在這段關係外面也有推力和拉力,例如最明顯的拉力可能是你除了他以外喜歡上了其他的人。

調整自己對於分手的信念(GettyImages)

信(Belief):調整自己對於分手的信念

許多人對於「提分手」這件事情抱持著不切實際的看法,例如:

一定要好聚好散,才是給彼此最後的溫柔——雖然我們都不希望互相傷害,但有時候就是不肯好聚好散,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護自己。

說清楚講明白,才不會日後反覆糾纏——不管你講得多絕、暗示得多麼明顯,對方還是有可能聽不懂(或是假裝聽不懂),甚至你有可能也會心軟,並不是所有的講明白,都可以換來一次到位的分開。

分開以後,還可以繼續當朋友——研究顯示63%的人都會和前任當朋友,但是你們可能是剩下的四成!能夠繼續當朋友固然好,但是「朋友」會讓彼此產生心理負擔,或是有名無實,不如放手讓各自好過。

分開以後,要立刻改變兩人的相處狀態——懷抱這個迷思的人可能會很擔心這個「立刻」的改變,而裹足不前、不敢提出分手的決定。但事實是,改變往往是漸進的,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一翻兩瞪眼,所以有可能分分合合,或者是剛分手的兩個人還像情侶一樣,各種各樣可能都有。

不要傷心太久,趕快回到人生的軌道——很遺憾,你不但無法控制對方的傷心,有時候你連自己的傷心都無法控制。你可以決定要不要分開,但是你無法決定對方要不要難過。

要面對現實(GettyImages)

要(Confrontation):要面對現實

訂定一個確定的時間。有些時候分手之所以難開口,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要怎麼說,好像現在這樣也還可以勉強過日子。你可以設定手機的行事歷提醒,在自己的簿子上面追加這個項目,把它當成一個待辦的項目,如果你擔心對方是恐怖情人或是有報復的狀況,可以結伴同行,一方面壯膽,另外一方面也避免你「臨陣脫逃」又龜縮回去。

接受現在的狀態(GettyImages)

受(Acceptance):接受現在的狀態

一段關係的結束(即使分手是你提的),是一件令人難受、而且也難以接受的決定,在這當中,你可能會需要接受一些「你從來沒有想過的矛盾」,包含:

1)接受你可能會有段漫長的悲傷罪惡的階段

2)接受對方可能會有一段時間的盧小小糾纏

3)如果你是在這段關係當中受傷(例如對方劈腿、背叛) ,那麼可能要接受再分開以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會有創傷後的症狀

接受「分手」這個決定需要一段時間去實踐,而不一定是在某一個時間點之後兩個人就可以完全斷絕關係。

傷(Embrace):擁抱自己的傷口(GettyImages)

傷(Embrace):擁抱自己的傷口

很多人都以為,分開以後,提分手的那個人不會受傷,但事實是,兩個人都會受傷,只是主動分手的人在分開之前的一段時間可能就已經開始先難過了。分開以後要也有一段時間來安撫和擁抱自己的傷口,讓自己能夠進入悲傷的狀態,並且好好的和悲傷相處。

允許自己悲傷:這聽起來是很膚淺,但是非常重要。當你感覺到自己有一點不舒服、想要掉眼淚、很難過的時候,你可以找一個不被打擾的房間,讓自己好好地哭一場。如果那個時候的空間不允許,你可以到浴室裏面假裝淋浴,和蓮蓬頭一起大哭。如果上面這些你都做不到,甚至想哭都哭不出來,那麼你只要簡單地重複這句咒語就可以了:「我允許自己悲傷、我允許自己悲傷、我允許自己悲傷」因為很重要所以講三遍。

(注:以上文字由台灣「失落戀花園」駐站心理師海苔熊授權刊登。)

【本文獲「馬來西亞東方網」授權轉載,原文:【兩性】剪掉斷藕殘絲走出混沌後分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