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二次感染病例反映抗體會衰減 內地專家指疫苗仍會有效

撰文:林瑾 葉琪
出版:更新:

香港一名4月時康復出院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在前往外地旅行返港後接受測試,結果再次對病毒呈陽性反應。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發現,患者最新病毒樣本基因與其之前的病毒樣本基因存在差異,屬於不同的基因組,確認是全球首宗的「二次感染」病例。
無獨有偶,荷蘭及比利時其後都發現一宗疑似「二次感染」病例,有待進一步檢測病毒樣本基因確認。
對此,中國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在受訪時指,香港的病例帶來一點重要判斷,就是病毒抗體本身會衰減,並且速度可能比想像中快。不過,另一名內地專家就指,抗體會衰減不代表疫苗沒有用。

內地疫苗研發工作進展良好。(新華社)

吳尊友指,並非所有感染傳染病後所產生的抗體,都會有終身的保護效果,抗體是會逐漸減少。香港的病例雖然從病毒株基因序列看有所變異,不是由同一個病毒株造成的感染,「但目前看,更有可能是因為人體的免疫保護效果沒有那麼長,導致的『二次感染』。」吳尊友又稱,事實上學界早就注意到抗體會衰減的現像,對於冠狀病毒而言,人體受感染以後產生的抗體,能夠達到保護效果的時間大約只有6個月至12個月。

另據內地傳媒引述中國細胞生物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斌指出,抗體消失並不代表是完全失去保護作用說。人體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會產生體液免疫受細胞免疫,康復後也往往有針對病毒的記憶性T細胞在人體內存活,產生一定的免疫力。香港的病例第二次感染病情第一次輕微,表明其免疫系統提供一度程度的保護,即使不能完全阻止感染。

吳尊友指,香港的病例反映抗體會衰減。(中新社)

另一方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院士亦稱,首先要了解清楚香港的病例在第一次感染後為何沒有獲得免疫保護,「該病例是免疫缺陷病人?還是他(該病例)上次是輕症感染而機體沒有產生免疫應答?或者應答水平低不足以保護?」高福指,如果該病例在第一次感染有獲得抗體,可能就會是血液中的抗體不能到達呼吸道而提供保護,「(這裡面有)許多科學問題,這是一個個案,解讀需謹慎。」

李斌認為接種疫苗仍然會有效。(新華社)

對於疫苗的有效性及有效期,李斌就認為即使疫苗需要更新換代,技術上不難實現,因此不必過度恐慌,而且以現有的了解來看,新型冠狀病毒的突變沒有流感病毒般。李斌稱,現時疫苗研發至少有5種不同的策略,每種策略所用的都是病毒「保守區序列」,「病毒不管怎麼突變,總是要進入細胞才能感染,要想感染細胞就要結合ACE2受體,大部分疫苗研發策略都是為了阻止這種結合。」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