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擬設攤薄上限25% 保障投資者協會:不能杜絕「向下炒」

撰文:陳嘉碧
出版:更新:

「向下炒」財技令不少散戶聞風色變,港交所(0388)早前便因此發表兩份諮詢文件擬規管該活動,有關諮詢將於周五(24日)完結。保障投資者協會和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今日就該諮詢提出多項反建議。

保障投資者協會主席呂志華指出,早前中金公司和David Webb分別公布多隻不能碰的股票,當中共同有「向下炒」特徵,包括:內幕人士先大手在市場拋售股票,令股價大跌,之後公司進行大比例合股,再大折讓供股售股份,令散戶投資者損失慘重。

保障投資者協會主席呂志華建議,供股要在合股12個月後才可進行,以及限制供股價和供股所得金額。(陳嘉碧攝)

攤薄效應指標不超過25% 將無助杜絕向下炒

保障投資者協會主席呂志華表示該會雖然支持及同意大部分文件中的建議,但認為即使上述的修例通過,都無法杜絕「向下炒」的情況,因為咨詢文件中的「攤薄效應指標不超過25%」未能有效保障小股東權益不被大幅攤薄。

他反建議供股要在合股12個月後才可進行,提升有心人「向下炒」的機會成本,減低供股集資的意慾。同時供股價為宣佈供股當天前10個交易日的平均價為基準,最大折讓價不超逾25%,以及供股所得金額應和該股市值掛鉤,不得超過供股當天前10個交易日的平均市值3成。

他表示限制供股價和集資金額是令莊家「無肉食」,對不跟供股的散戶投資者的傷害降低。他又指正常集資情況下,限制集資金額將不會影響公司集資行為,相反,集資金額逾該公司市值數以倍計時,實屬不正常的情況。

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會長陳勇華建議,可把這類經常集資和涉嫌向下炒的企業列入「冷淡對待名單」處理。(陳嘉碧攝)

不應一刀切停牌 可列入冷淡對待名單

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會長陳勇華則表示,現時港交所頻頻出招對「向下炒」上市公司停牌,此舉雖然懲罰大股東,同時也損害散戶投資者的利益。他表示工會希望當局毋須「一刀切」將向這類經常集資和涉嫌向下炒的企業停牌,可把其列入「冷淡對待名單」,再公布名單令投資者有所警惕。

此外,他認為當局除了關注企業公開的集資方法外,亦要求企業增加其透明度,更詳細披露其集資用途的具體細節,以及考慮該如何應對或追究企業改變其集資用途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