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清IPO】出前一丁原來要「浸浴」 日清食品背後的5個秘密

撰文:黃捷 陳嘉碧
出版:更新:

深宵總是餓,誰沒貪方便吃過即食麵?芸芸眾多品牌之中,最容易想起的自然是「出前一丁」。
翻查資料,「出前一丁」生產商日清食品早於1984年已在香港設立營業據點,時至今天已成為本港即食麵市場的「一哥」,旗下品牌包括「合味道」、「出前一丁」、「公仔麵」、「公仔點心」及「福字麵」等。日清近日更分拆中港業務,來港上市。《香港01》就和你拆解招股書,讓你用煮一個即食麵的時間,了解日清業務背後的5個秘密。

2016年,日清佔本港即食麵市場份額的65.3%,位居龍頭位置。(資料圖片)

一、港人年均消費56.4份即食麵

大部分人都會食即食麵﹙包括杯麵、碗麵及袋裝麵﹚,這個貌似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但就增長而言,香港即食麵市場卻只能用一個「悶」字形容。去年,本港即食麵零售額大約18.2億元,2012年至2016年複合年增長率只有0.5%。以銷售量計,更由2012年約4.361億份,減少至2016年約4.146億份,複合年增長率約為-1.3%。

統計亦發現,港人並非最愛吃即食麵的地區,去年平均消費56.4份即食麵,高過日本﹙44.6份﹚及中國﹙27份﹚,但就被韓國﹙74.7份﹚遠遠拋離。

日清食品於招股文件中不諱言,中港即食麵市場相對成熟,預期未來繼續經歷緩慢增長。

1968年,第一包「出前一丁」面世。﹙日清食品網頁圖片﹚

二、佔本港即食麵龍頭地位 惟純利率僅4% 

上年,日清佔本港即食麵市場份額的65.3%,位居龍頭位置,第二、第三位分別為農心及壽桃,3間公司合共佔了市場份額的四分之三,外來者似乎難再攻入。

即使日清穩佔本港即食麵市場第一,但這個行業含金量卻一般。去年全年,日清中港業務收入26.29億元,毛利率雖然高達4成,但股東應佔利潤僅9,076.2萬元,純利率只有3.5%。

日清創辦人安藤百福推出了世界第一款即食麵,在即食麵博物館前特意竪立銅像紀念他。(Getty Images)

三、秉持4個理念 強調勇於創造精神

日清日本集團由安藤百福創辦,於1958年成立核心企業品牌「日清」,公司有4個理念︰「食足世平」、「食創為世」、「美健賢食」和「食為聖職」,其中「食創為世」指要有勇於創造的精神。

1958年,日清創立全球首款即食麵「雞湯拉麵」,10年後即1968年,第一包「出前一丁」面世。至於全球首款即食杯麵「合味道」,則於1971年面世。

截至今年6月30日,日清在中港及海外提供540個食品,以及230種口味的即食麵。

即食麵的生產過程,共有13個生產程序,過程一絲不紊。(資料圖片)

四、即食麵製造絕不馬虎  涉13個生產程序

即食麵的生產過程,原來一絲不紊,共有13個生產程序,包括原材料、計量、原材料攪拌、麵糰成型、壓成薄麵餅、切麵條、蒸煮麵條、浸浴、分割﹙將麵條切短﹚、煎炸﹙油炸或風乾使麵條脫水﹚、冷卻、包裝及最後檢驗﹙金屬深測、X光檢測﹚。所謂「浸浴」,是指經蒸煮的麵條注入調味料。

中港業務方面,日清食品目前在戰略區建立9間生產廠房,包括香港2間,內地7間。

同時,日清在中港亦有專門的研發團隊,針對當地消費者口味變化及不同的目標群體研發產品。集團研發小組共有42人,各有分工,分別是麵條產品組、湯料組、佐料組、冷凍食品及其他食品組、包裝材料組、標籤組,以及技術組。

五、即食麵銷售都有分季節性 冬季更好賣

即食麵絕對不是「時令」食品,收入卻出現季節性波動,公司指產品在春節、國慶等通常會錄得更高收入,同時於冬季會錄得更高的收入,公司解釋消費者在冬季會消費更多熱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