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收入水平提高 靠的是提升生產率 而非印銀紙

撰文:黃捷
出版:更新:

全球主要央行「大放水」,量化寬鬆﹙QE﹚實行多年,經濟未見大起色。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國務院參事林毅夫在北大國發院第二屆國家發展論壇上發表主題為「改革開放與中國奇跡」的演講時直言,經濟發展代表著收入水準不斷提高,收入水準不斷提高靠的是勞動生產率水準不斷提高,不能只靠印鈔票。

林毅夫又預期,中國經濟短期內能保持中高速增長,GDP增長企穩6.5以上,但前提是中國必須按照比較優勢,形成競爭優勢。

林毅夫指,中國改革開放至今,經濟規模增加了52倍,是真實的增長。﹙視覺中國﹚

改革開放至今   中國經濟規模增52

他首先表示,明年就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跟前面五代知識份子來比,我們這一代是「最幸運的」。林毅夫解釋,這一代人比歷史上任何時期更接近、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這最主要的原因是改革開放40年來的貢獻。

林毅夫指出,經濟發展代表著收入水準不斷提高,收入水準不斷提高靠的是勞動生產率水準不斷提高,不能只靠印鈔票。「改革開放至今,中國的經濟規模增加了52倍,這是真實的增長,這只能靠勞動生產力水準不斷提高。怎麼實現勞動生產力不斷提高呢?一是企業要不斷地技術創新,讓每個工人生產出更多的東西,更好的東西,二是企業要不斷地轉型升級,把勞動力、資源、資本,從附加價值比較低的產業往附加價值比較高的產業去轉移。我們知道農業附加價值比較低,附加價值比較高的是製造業,大量農村的勞動力轉移到城市製造業中,這樣就形成一個產業結構的調整。這是創新產業結構升級,勞動力水準不斷提高、收入不斷增長的兩個主要機制。」

林毅夫指,中國經濟要維持中高速增長,必須按照比較優勢,形成競爭優勢。﹙路透社﹚

林毅夫︰中國改革者「實事求是」

林毅夫認為,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經濟能夠維持穩定高速增長,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的改革者並不是照搬外國的理論,「實事求是」。

他總結經驗,經濟要發展成功,那就必須發揮比較優勢,才能夠形成競爭優勢。林毅夫指,中國是中等收入國家,人均GDP按照市場匯率計算,只有美國的七分之一。「我們8100多,美國57000、58000。按照購買力評價計算,我們也只有美國的四分之一。這代表什麼?我們的勞動生產率水準跟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實際上還有很多後發優勢可以挖。」

林毅夫又指,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還能夠在6.5以上,在全世界這還是高速增長,他相信這個狀況在短期內不會變化。但是它的前提就是中國必須按照比較優勢,形成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