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駁惠譽報告? 金管局:與銀保監合作 不代表失去獨立性

撰文:陳嘉碧
出版:更新:

近日評級機構下調對本港銀行業的經營評級,並發報告稱內地對本港銀行體系的影響日漸增加,金管局在獨立、審慎地推行監管工作時面臨挑戰。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在《匯思》撰文表示,反駁上述觀點立論缺乏客觀基礎,指與中國銀保監合作,是依據國際監管當局跨境合作的通行做法,不代表金管局缺乏能力或獨立性。

惠譽上周發表報告將香港銀行業的經營環境評級從「a+/負面」下調至「a/穩定」,指內地對本港的影響日益加劇,本港宏觀審慎風險高企。

跨境合作須與相關當局保持聯繫

阮國恒表示,監管銀行跨境業務時,巴塞爾委員會定下的國際標準是相關監管當局必須保持溝通,緊密合作,避免出現監管漏洞(supervisory gap),故當局監管歐美銀行時會與美聯儲、英倫銀行和歐央行保持緊密聯繫,監管內地銀行時會與中國銀保監合作。

他強調,溝通合作不代表金管局缺乏能力或獨立性去監管海外銀行在港業務或香港本地註冊銀行的海外業務,若因金管局與內地監管當局溝通合作,便認為金管局失去獨立性,實在是對國際監管當局跨境合作的通行做法和安排未有充分認識。

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稱,要評估香港的宏觀審慎風險,應考慮監管機構的政策回應和銀行體系的穩健程度。(資料圖片)

評估宏觀審慎風險須考慮港銀實際營運 

對於該機構指本港私營部門信貸對GDP比率偏高,形成很大的宏觀審慎風險。阮國恒認為,要評估香港的宏觀審慎風險,應考慮監管機構的政策回應和銀行體系的穩健程度。而從香港銀行體系的4大指標:盈利能力、資本充足率、特定分類貸款比率和流動性覆蓋率,可得知香港銀行體系十分穩健,絕對不落後於其他金融中心,現時香港本地註冊銀行的股本回報率達11.7%、平均資本充足率高於19%;銀行特定分類貸款比率只有0.67%,流動性覆蓋率高於150%。

故他稱,單看私營部門信貸佔GDP比率高,便認定香港是全球3大最容易出現宏觀審慎風險地區,忽略監管機構的政策回應,漠視港銀位於國際前列的穩健營運之實際數據和指標,未免以偏概全。

港作為融資平台是「自然不過」發展

另外,就香港銀行貸款內地業務佔比上升所造成的風險。阮認為內地近年經濟增長可觀,企業「走出去」,對銀行融資需求自然增加,故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提供有效的融資平台滿足其資金需求,是「自然不過」的發展,亦為銀行業務發展注入重要的增長動力。

他認為只因港銀內地相關貸款佔比較高,就斷定香港銀行面對很大風險,是明顯不了解中國的經濟情況,亦忽略了香港銀行過去十多二十年累積的風險管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