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推動AI大計 名為「達文西計劃」

華為推動其AI項目,有意將AI技術融入旗下產品。華為的AI計劃當然惹人關注,但更吸引人眼球,應該是計劃的名字。該計劃命名為"Project Da Vinci",即「達文西計劃」。
據了解華為高層將計劃簡稱為「D計劃」,該公司管理層希望與員工討論,將AI技術融入包括基站、雲端資料中心及手機等產品。有關計劃過去未曾曝光,惟對華為的產品帶來重大轉變。
華為推動其AI項目,有意將AI技術融入旗下產品。華為的AI計劃當然惹人關注,但更吸引人眼球,應該是計劃的名字。該計劃命名為"Project Da Vinci",即「達文西計劃」。
據了解華為高層將計劃簡稱為「D計劃」,該公司管理層希望與員工討論,將AI技術融入包括基站、雲端資料中心及手機等產品。有關計劃過去未曾曝光,惟對華為的產品帶來重大轉變。
據美媒報道,隨着亞馬遜(Amazon)和微軟(Microsoft)等美國科企多次裁員,並大量採用人工智能(AI)編程工具,美國的電腦科畢業生表示他們都很難找到科技類相關工作。有人被迫「轉行」,亦有人申請近6000份職位後都未能找到工作,最後要搬回父母家和領取失業救濟。有畢業生形容被困在AI的「厄運循環」(doom loop);儘管他們可以利用AI同時向多間公司發送履歷,但企業亦採用AI對履歷進行篩選甚至作出拒絕。
據《紐約時報》報道,自2010年代初以來,許多億萬富豪、科企高管,甚至美國總統都在鼓勵年輕人學習編程,他們認為這些技能將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就業前景和整體經濟發展。科技公司承諾為電腦科(Computer Science)的畢業生提供高薪和各種福利。
2012年,微軟高層史密斯(Brad Smith)發起一個旨在推動更多高中開設電腦課程的活動上表示:「他們(電腦科畢業生)的起薪點通常超過10萬美元(約78.5萬港元),另加1.5萬美元(11.77萬港元)的入職獎金和價值5萬美元(約39.25萬港元)的股票獎勵。」
高薪厚職加上能夠參與熱門應用程式開發的機會,迅速推動電腦科的蓬勃發展,該領域研究的是電腦程式設計和演算法。根據非牟利組織計算研究協會(Computing Research Association)的數據,去年美國電腦科的大學學生人數超過17萬人,是2014年的兩倍有多。該協會每年從約200間大學收集數據。
遺憾的是,隨着能夠快速產生數千行電腦程式碼的AI程式設計工具的普及,再加上亞馬遜、英特爾、Meta和微軟等公司的裁員潮,這個多年來一直被科技界領袖奉為「金飯碗」的的前景正變得黯淡。這種轉變正打亂許多電腦科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夢想,迫使他們無奈之下「轉行」。
25歲的泰勒(Zach Taylor)就是其中一位「受害人」。他於2019年入讀俄勒岡州立大學,主修電腦科學,部分原因是他高中時喜歡編寫電子遊戲程式。當時,科技業的工作機會似乎很充裕。
然而,自2023年畢業以來,泰勒已經申請5,762份工作。儘管他獲得13次面試機會,惟卻沒有得到任何全職工作邀約。
泰勒坦承,這個求職過程是「我經歷過最令人沮喪的經歷之一」。
泰勒無奈地指,去年他從事軟件工程實習的那間電子公司未能錄用他。今年,他嘗試申請麥當勞的工作來補貼家用,但「因缺乏經驗」被拒。他最後只能搬回俄勒岡州的父母家,並正在領取失業救濟金。
泰勒表示:「很難找到繼續申請工作的動力」。
據報道,由於科技企業紛紛採用AI編程助手,一些公司減少了對初級軟件工程師的需求,電腦科的畢業生感到壓力尤其巨大。這種趨勢在三藩市市中心特別明顯,像CodeRabbit這樣的AI編程助手廣告板上都宣稱,能夠比人類更快、更好地調整程式碼。
預測公司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資深美國經濟學家Matthew Martin表示:「目前,不幸的是,尤其是對應屆大學畢業生來說,最有可能被自動化的職位正是他們想要的入門職位。」
計算研究協會的執行董事Tracy Camp表示,今年電腦科的畢業生可能受到的打擊尤其嚴重,因為許多大學才剛開始培訓學生如何使用AI編程助手,而這正是科技公司所追求的最新技能。
一些畢業生表示,他們感覺深陷AI的「厄運循環」。如今,許多求職者使用像Simplify這類專業的AI工具,根據特定職位量身訂做履歷,並自動填寫申請表,從而能夠快速申請眾多職位。同時,大量求職者湧入的公司也開始使用AI系統自動掃描履歷並拒絕候選人。
為了脫穎而出,最近從克拉克大學畢業,主修數據科學的Audrey Roller表示,她在求職申請中強調其人文技能,例如創造力。她親自撰寫求職申請,並沒有利用AI助手。惟她最近申請了一份工作,發出申請後三分鐘就收到拒絕郵件。
22歲的Roller感嘆:「有些公司正在使用AI工具篩選候選人,抹去人性因素,當你認為演算法已決定妳是否能夠負擔生活帳單時,實在很難保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