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香港上市公司回購迫近歷史高位 助提升投資者信心

撰文:張偉倫
出版:更新:

上市公司回購可以增加股東手上持股的每股資產淨值,以及每股盈利,有助提高股票估值,是人所共知,可是與美國上市公司相比,香港上市公司回購意欲及規模明顯有所不及。據高盛於報告內指出,過去5年美國企業每年平均用於回購金額為5,000億美元,佔上市公司市值約3%,可是從2012至2017年間,香港上市累計回購佔流通市值約0.9%,又或者是上市公司現金使用量的0.8%。

為何港美上市公司對待回購有如此大差異?高盛認為香港上市公司不熱衷於回購,因為香港上市公司有較強的再投資誘因。另外中港美三地監管機構在監管行為上的差異,香港上市公司股權較集中,以及投資者對資本增值較穩定收益的關注度,都有較高有關。

回購撑股價有短期刺激作用

不過高盛亦指出,從2013年第一季起,已有750家香港上市公司,回購了至少約為流通市值約0.5%或以上股份,而有關公司回購後的12個月,其表現可以跑贏指數約兩個百分回點,又指出在過去數個月,上市公司回購情況已接近歷史的高水平,有助提高每股盈利及提升投資者信心。

上市公司進行回購,確實成為股價上揚動力,觀乎稱為大笨象的滙豐控股(0005)的表現,已是最佳例子。而本月初教育股出現洗倉式下跌,上市僅多於1個月的天立教育(1773)便宣布回購,原因是股價未能反映公司業務價值,股價即時上揚,反映出回購確實對股價有刺激作用。

惟回購只是等同於公司自行購回,對股價可以刺激的作用維持多久,屬未知數。對於上市公司股東而言,是否應該期望上市公司管理層多花心思於改善業績,而宣布斥資多於回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