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銀表外理財存風險 惠譽︰整頓措施成效有限

撰文:蔡啟明
出版:更新:

繼穆迪、瑞銀、法國外貿銀行等金融巨企出手警告內銀之後,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亦加入戰團,發表報告指內銀的理財產品業務已高達26萬億元人民幣,而且勢頭更愈燒愈猛,恐怕將令內銀的資產質素進一步惡化。

以國內五大銀行為首的股份制商業銀行近年大舉進軍影子銀行業務,但資產質素透明度極低。(江智騫攝)

根據惠譽的數據顯示,在中國的影子銀行系統中,平均每周便有約3,700隻理財產品誕生,單是上半年的理財產品餘額便達到26萬億元人民幣。報告又指出,約有77%的理財產品乃是由中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業發行,然後經由表外理財帳項的方式處理。

事實上,現時各間國際投行或評級機構對中國影子銀行規模的說法不一,當中又以穆迪的估算最為「大膽」,若按年度化計算,今年上半年影子銀行規模增長率達19%至58萬億元人民幣,等於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約82%。

由於這些理財產品的規模已經大得不能倒,不僅是銀行的重要收入來源,更隱隱成為了支撐實體經濟的資金一環,因此若有關當局嚴厲執法,恐怕不但內銀會受到牽連,亦會引發市場流動性風險。惠譽認為,中銀監近日發出的多項指引成效將會有限,最多只能要求內銀釐清表外業務定義及管理要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