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從叫停IPO到二度約談 中國監管螞蟻路徑日益明晰

撰文:孫素青
出版:更新:

上市計劃被突然叫停,再到被中國監管部門兩度約談,有分析認為,中國政府對螞蟻集團的監管路徑日漸清晰。

螞蟻金服上市計劃被叫停,顯示中國對互聯網巨頭的監管趨勢不可逆。(Reuters)

《路透》報道,隨着螞蟻各項業務逐步整改,未來其股權架構和實控人是否及如何調整可能會是更關鍵的問題。雖然目前尚難確定螞蟻的支付業務是否會被納入金控監管,但其他金融業務、尤其是暗藏風險與貸款相關的業務萎縮幾成定局,金融風險傳染性大幅下降。

長期跟蹤互聯網行業的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毅智認為,除了平台本身業務的問題外,螞蟻未來的整改還會涉及到實控人和股權架構。「重組管理層和股東層,把合規合適的業務重新裝入一個新的主體,這樣才能輕裝上市。」

兩位知情人士周二(29日)透露,螞蟻集團正考慮將大多數在線金融業務納入一家控股公司,其中包括消費貸款、理財和保險分銷業務,以及持有的網商銀行股權。

人民銀行同日回應稱,螞蟻集團已實質控制了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多家多類金融機構,應依法設立金融控股公司,並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目前螞蟻集團正在制定設立金融控股公司方案。

但支付業務是否會納入金融控股公司尚不確定,這也是市場較有爭議的地方。

聯合貸款並無降低風險

報道提到,中國監管層加強對螞蟻的監管不僅出於科技反壟斷目的,更有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需求。螞蟻與上百家金融機構合作形成了上萬億規模資產,已經具備系統重要性特徵,更何況在無資本約束的情況下,金融風險傳染性顯著增強。

一位銀行業資深人士透露,螞蟻的聯合貸款本質並沒有讓風險實質性轉移或者降低,這種模式甚至更復雜,它形成一種網絡效應,把更多的機構綁在一起了,一些城商行通過與螞蟻合作,零售貸款規模達到數千億,明顯超過其管理能力,在前端兑付的情況下一片繁榮,但未來一旦出現信用卡危機或兑付危機則一損俱損。

疫情的衝擊顯然增大了這種危機出現的可能性,而在消金行業底部機構逐步退出、消費者好倉借貸較為普遍的情況下,加速相關資產質量惡化速度或加快。

作為移動支付最為發達的國家,中國如何監管用戶過億的互聯網平台顯然面臨挑戰。但從鼓勵創新到反壟斷、鼓勵公平競爭的轉向過程中,不僅需要監管的技術,也需要付出監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