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01》2020經濟高峰論壇完滿結束 專家集思廣益探新格局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香港01》舉辦第二屆「經濟高峰論壇」今日﹙1日﹚完滿落幕,活動吸引過百名中港政商界翹楚出席。台上一眾中港重量級政經領袖及專家學者,分享了國際政經格局變化、產業結構轉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以及香港新發展機遇等話題,冀集思廣益,助企業準確掌握形勢,把握、發掘增長空間。

《香港01》舉辦第二屆「經濟高峰論壇」完滿落幕,吸引過百名中港政商界翹楚出席。(余俊亮攝)

《香港01》創辦人于品海為論壇開場致辭時表示,中國是世界百年未遇大變局的主導者,亦是全世界、新世界的政治經濟轉型,以及新一輪全球化的推動力量。香港曾在中國改革開放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當時是被動參與,賺了一些財富。今日香港不可再被動參賽,積極參賽的第一步就是不要成為國家的包袱,更不應成為國家參賽的障礙,應全面推動改革成為中國隊的前鋒以定位自己。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致辭時則稱,香港是一個外向型的經濟體,背靠祖國,面向世界,而美國是我們主要貿易夥伴之一。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關係,無疑對香港有深遠的影響。在談及粵港澳大灣區時,指出參與建設大灣區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最好的切入點,將為香港經濟發展帶來無限機遇。

是次論壇分為兩大部分,細分三個主題。頭炮是「灣區創新發展 港深雙引擎」。此部分分兩個環節,第一環節的焦點是 「金融互通」,由《香港01》創辦人于品海擔任主持,嘉賓講者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成員任志剛及香港交易所集團前行政總裁李小加。

任志剛︰應將人民幣國際化推向新台階

任志剛表示,目前在中美關係艱難下,特別是美國將金融武器化,不允許投資者、集資者進場,他認為應將人民幣國際化推向新台階,將之推向資本市場。他建議,可探討使用大灣區做試點,為資本流通做考驗。

李小加︰港作中間人 將資金投入中國中小企

李小加認為,互聯互通應大規模擴展,並透過香港作為中間人,將資金投入中國中小企發展,讓更多外資企業得到更多回報。他以沙特阿美來港上市為例,假如滬深港通可把握機遇,如透過「新股通」,讓中國投資者可以使用人民幣投資沙特阿美,從中獲利,同時,讓外資持有人持有人民幣資產。這樣稱之為「Swap over the century」(世紀性交換)。

第二個環節「創科合作」,主持人由香港金融發展局行政總監區景麟擔任,嘉賓講者包括港鐵主席歐陽伯權、WebLab Bank董事局主席陳家強及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

歐陽伯權︰開發APP 冀給予乘客更多訊息

歐陽伯權認為,科技帶動港鐵發展。他舉例,港鐵現時推出的MTR Mobile App,是希望給予乘客更多訊息。認為現時只是初期階段,基於科技、人工智能等技術進步,未來會思考如何幫助乘客由家出發到目的地,包括來往香港和大灣區。

他又提到,港鐵近日正式推出車票二維碼乘車,乘客可以使用支付寶香港的易乘碼入閘,是把兩地拉近的第一步,而八達通公司已表達有意參與內地「一卡通」。

陳家強︰金融科技 逼使傳統銀行轉型

陳家強指出,金融科技是一個熱門的題目,不是很神奇的新事物,而是將傳統金融固有科技,融合新經濟活動。他又提到虛擬銀行的行業,指金管局在兩三年前推出虛擬銀行,「當時香港是亞洲區第一個行出去」,當中參與者不乏內地的科技創新企業。

陳家強又認為,透過讓服務提供者進入香港市場,從而帶動兩地互動,更可以逼使本地傳統銀行轉型。他坦言,假如虛擬銀行實驗成功,金融科技便能夠在香港真正落地,而這個模式可以應用於不同地區。

洪為民︰樂見高等學院 回大灣區進行「產學研」

洪為民則認為,現時非常樂見香港有不同高等學院返回大灣區進行「產學研」合作。惟認為中國及香港的「產學研」合作仍然是落後於國際,洪為民指出,造成這一個情況,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香港對大學教授的管理過於「官僚化」,對大學教授的限制太多,認為未來應要著眼研究處理。

他又認為,疫情不單影響中港兩地的物流及資金流,更不利人才交流的發展。洪直言,若然香港未能成功解決兩地的通關問題,香港就會有機會被大灣區邊緣化。「因為大灣區就算處於疫情下,仍然不斷發展」。

論壇的第二部份,以「中美大局掀新章 香港危與機」為題,討論香港身處中美全面戰略博弈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遭遇什麼挑戰,以及香港應如何繼續發揮國際金融中心、航運樞紐與文化交匯地的特有身份。主持人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前局長蘇錦樑擔任,嘉賓講者包括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香港科技園行政總裁黃克強及香港大學中國與全球發展研究部副總監鄧希煒。

在主題討論之前,由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就題目發表演講,表示美國對於中國和平崛起、挑戰其國際上的龍頭地位感到不安,用盡手法遏制中國,是長久以來的事,因此即使美國政府換屆,預料兩國分歧仍不易解決。他認為,香港在大變局下,必須把握自身優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才有長足的經濟發展。

在主題討論之前,由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就題目發表演講,認為,香港在大變局下,必須把握自身優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才有長足的經濟發展。(01截圖)

林毅夫︰中國經濟規模 將超美國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認為,中國在應對新冠病毒疫情的工作比較好。根據國基會(IMF)估計,全年錄得2.3%的經濟增長,相反美國則下滑4.9%,兩國差距達7.2個百分點。相比之下,2019年美國GDP增長2.2%;中國則達6.1%;兩者差距僅3.9百分點,反映疫情令兩國的經濟增長差距擴大。林毅夫相信,中國經濟規模超越美國的時間,更可能在2030年提前至2028年。

同時,他又中國的發展抱有信心,強調要做好自己的事,發揮雙循環,預計直至2049年,按照市場匯率計算中國的人均GDP將會達到美國的一半,但考慮到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意味中國的經濟規模是美國的兩倍。

黃克強︰香港未來需發展科技及再工業化

另外,香港科技園行政總裁黃克強指出,香港未來需發展科技、再工業化。他相信,發展科技和再工業化是香港必須要做的事,在中美角力下,香港更需自強。他說,科技園冀幫助公司以香港為基地,在香港做核心研究,發展大灣區、「一帶一路」和東南亞市場,做到「走出去、引進來」,又強調要發展本土科技經濟「一定要靠自己」,長遠要在港留住核心科研。

再工業化方面,他指工業在GDP佔比只有1%,如果要發展多元經濟,要思考未來要由甚麼不同類型經濟帶動。他說,若發展再工業化,一定不是以往的勞動工種,未來工廠藍領可能要有程式設計、監察技術。

鄧希煒︰港下一步可將外國技術帶入中國

香港大學中國與全球發展研究部副總監鄧希煒直言,香港過往多年錯失了不少經濟轉型的機會,過往多年香港只集中於金融發展,令其它行業人才缺乏向上流的機會。不過,在現時去全球化的背景下,對香港反而是好事。

香港應鼓勵初創發展,並投放更多資源在產學研工作。香港過往一直擔任國際及中國的「超級中間人」,推動中資企業「走出去」,但他坦言,香港很少將國外科技及技術帶進中國。他認為,香港接近東南亞產業鏈,下一步可以將外國技術帶入中國,擴充產業鏈,令國內雙循環更加豐富,做好「超級中間人」的角色。

主題演講:灣區創新發展 港深雙引擎

香港01會員免費即時睇>>>https://bit.ly/3aiSOt3

主題演講:中美大局掀新章 香港危與機

香港01會員免費即時睇>>>https://bit.ly/39EVSk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