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倉吳天海︰海運港口吞吐或不及去年 全球航運重組香港是輸家

撰文:鄭文玥
出版:更新:

九龍倉(0004)發佈截至去年12月底全年業績,基礎淨盈利按年減少21.5%至27.98億元,年內盈轉虧,錄得股東應佔虧損32.24億元,第二次中期息20仙。公司業績公佈後,全日收跌近半成。

海運港口吞吐量未必保持 暫時未感樂觀

期內,物流基建現代貨箱碼頭於香港的吞吐量下跌 6%至三百五十萬個標準箱。公司主席吳天海坦言,香港海運港口壓力不小,尤其是2月開始有全球性的船運公司重組,如此之下香港會是輸家。

他預計,香港今年海運港口的吞吐量,未必能保持2024年的數字,暫時未感樂觀 。雖然目前也在發展,同西方國家以外的地區貿易,但暫時沒能完全取代,希望可以陸續補充空缺。

九倉吳天海指,全球航運重組香港是輸家。﹙黃浩謙攝﹚

對內地物業投資 直接變間接

內地發物業方面,集團自2019年以來再無購入新土地,旗下活躍項目和待售存貨均有所減少。

吳天海解釋稱,公司作為綠城中國(3900)的第二大股東,當下對內地的物業投資由直接轉為間接,成果也是令人滿意的。而對於兩會的政策影響,他形容為「房地產市場的氛圍輕鬆咗」,中央支持的力度在加大,但政策同樣需要發散到各個地方,因此不可以一把尺衡量。

對於將債務轉化為人民幣,吳天海解釋稱,一方面是因為人民幣債務低息,另一邊廂,公司有不少人民幣資產,他直言,沒人可以百分之百,預測一種貨幣升定跌,如此以借貸的形式對沖,不失為穩健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