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7月送大禮 債券通南向料將開通 成資本開放里程碑

撰文:古美儀
出版:更新:

中港股市互聯互通機制已落實近七年,債市亦有望於今年7月,步入互聯互通的新階段。消息指,現時中港兩地的債市互通機制──「債券通」的南向機制(即是容許內地資金購買本港上市債券),有機會於7月2日啟動,作為慶祝香港七一回歸的大禮。

值得留意的是,債券通於2017年正式開通,當時時值本港「七一」回歸紀念,由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快將開通。其後在7月3日的周一,債券通正式開通。

債券通現時僅為單方面的北向,即是讓海外資金透過本港金融基建平台,投資總值餘額達108萬億人民幣的內地債券市場。

開通近四年 現僅得北向

債券通現時僅為單方面的北向,即是讓海外資金透過本港金融基建平台,投資總值餘額達108萬億人民幣的內地債券市場。

至於南向機制何時可以開通,容許內地資金投資本港的債市,一直是本港財資市場人士所關注的。

在2017年債券通南向機制未有和北向機制一同開通,而是選擇「先北後南」,即先開通北向,再待時機開通南向,主要是基於內地對資金流動的監管實際需求,內地監管機構需時先吸取外資進入內地債市的實際操作及經驗,再逐步容許內地資金「走出去」,投資本港的債市。

債券通過去數年的成績亮麗,日均成交量爆發性增長,由四年前開通首月的14.8億元人民幣,上升至現時已經達到200多億人民幣規模。

債券通成交量 四年內增逾12倍

因此,今次北向債券通一旦成功開通,將成內地監管機構容許資金流穩步開放的里程碑。

回看債券通過去數年的成績亮麗,日均成交量爆發性增長,由四年前開通首月的14.8億元人民幣,上升至現時已經達到200多億人民幣規模。資料顯示,成交額佔海外投資者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總成交額的52%。

北向機制捕捉內地開放國內債市機遇

成交大幅倍增,主因期內中國政府債券獲納入多個主要全球債券指數,包括在去年起「入摩」(即獲納入摩根大通政府債券指數-新興市場系列指數);至今年10月又將「入富」(納入富時世界政府債券指數)。渣打銀行早前預計,中國國債「入富」後的一年內,將獲1,300億美元至1,560億美元的被動資金流入。

因此,債券通開通以來,可謂成功捕捉了內地開放國內債市的機遇,才能令成交額得以連年倍增。當前內地逐步推動資本帳開放,債券通相信有望再下一城,成為內地資金走出去國際市場的主要平台。

南向機制料緩解內地資金流入壓力

債券通公司總經理馬俊禮(Julien Martin)上月在網上簡報會稱,中國「接近」推出南向債券通,指內地尋求緩解推升人民幣的資金流入壓力。他形容,債券通北向交易極為成功,面對大量資本流入,就會有資本流出的需求。

今次南向通開通後,能否有如北向通一樣高增長呢?觀察現時中美息差走勢,以及內地債市回報,暫時市場人士傾向相信,增長未必會如北向機制一樣急速,料會是以穩為主。

華僑永亨銀行經濟師李若凡表示,對於南向債券通而言,由於內地在岸債券的收益率相對較高,從內地到香港的淨流入可能會在初期受到抑制,惟在岸投資者對多元化投資的強勁需求,或會增加其對離岸債券的興趣。

數據顯示,本港是亞洲區(日本除外)的第三大債劵市場,排名僅次於內地和南韓。 根據金管局文件引用數據顯示,截至 2019 年年底,未償還港元債券總額達21,660億港元。而未償還非本幣債券方面,截至2020年9月,總額為1,478億7,000萬美元(折合11,460億港元 )。

據港交所資料,2020年共有430隻新債券,即於聯交所上市,總發行金額達15,290億元。此外,債券總成交金額達660億元(包括通脹掛鈎債券成交額30億元),較2019年上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