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置私有化失敗急瀉31% 持600萬股Ken Sir揚言加注 推演4大結果

華置私有化失敗急瀉31% 持600萬股Ken Sir揚言加注 推演4大結果
撰文:黃捷
出版:更新:

華置﹙0127﹚大股東提出4元私有化,惟因「數人頭」未能過半而遭否決,一如預期,公司今早復牌裂口低開,報2.6元,大瀉31.2%,成交額177萬元。

華置大股東陳凱韻﹙「甘比」﹚稱,提出私有化華人置業集團的原意是給予小股東一個沒有流動性風險下套現的良機,以免他們有機會承受更大損失。但如今她亦尊重股東的意願,將維持集團現有業務不變及一如既往努力為股東服務,期望集團業績穩步增長。

此外,持有華置600萬股實物股票、明言反對方案的香港中小型業主會創辦人﹑人稱Ken Sir則撰文稱,大股東想以折讓價私有化圖利是可以理解的,但折讓過大,小股東的團結絕對可以讓其私有化計畫失敗。

Ken Sir 又稱,華人置業私有化失敗後,他相信會出現四大可能,包括一年後私有化會捲土重來;公司可能會再度出售資產,然後派發特別股息,自製私有化效應;小股東聯合向管理層施壓,要求改善和透明化公司運營以及增加派息等;公司可能會「供股」,利用上市條例授權下攤薄小股東的反對話語權。

Ken Sir 認為,他也會襯低位再度大力增持,目標是2.1%無利害股東的否決權,「始終公司優質資產折讓幅度過大吸引,而相信他﹙大股東﹚短期內會考慮再私有化。」

許正宇:過去五年私有化退市公司年均21間 未見上升趨勢

撰文:黃文琪
出版:更新: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在立法會會議答覆議員提問表示,去年,上市地位按照《上市規則》的除牌程序予以取消上市地位或私有化退市的公司,分別為32家及16家,相關公司的市值分別約177億元和1,226億元。

許正宇指,過去5年,私有化退市的公司數量為平均每年21家。除去年的16家外,2020至2023年私有化退市的公司數字分別為26家、30家、17家和14家。私有化退市公司佔上市公司總數均不足1%,未見上升趨勢。

他稱,期內在港交所(0388)新上市的公司數量則為平均每年118家。私有化退市對整體市場的影響並不顯著。另外,公司私有化的原因各有不同。例如,公司的主要股東或管理層可能通過私有化來防止收購,維持對公司的控制權,避免外部對公司的影響。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