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波:編製財政預算案須穩慎平衡、長短兼備

撰文:李彤
出版:更新: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撰寫網誌指,最近新一波疫情出現,經濟備受打擊,不少市民的工作和收入受到影響,並對經濟前景感到憂慮。不過,在不確定的環境中還是能積極作為、全力做好應該做、可以做的事。

如去年的預算案優化了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計劃,讓中小企在政府提供100%的擔保下,更容易在市場上獲得資金以渡過周轉難關;也為失業人士提供由政府全額擔保的特惠貸款,以解燃眉之急。與此同時,政府推出電子消費券計劃,在各方合力推動之下,有效地刺激了本地消費、提振信心,並推動了電子支付的更廣泛應用。

2021年經濟復蘇的力度比預期好,加上多個經濟環節都呈現向好的勢頭,令政府的收入在即將完結的財政年度遠高於預期。

陳茂波續指,由政府每月公布的財政狀況可見,本財政年度的實際綜合赤字,由首六個月(截至去年9月底)的1,157億元高峰,逐漸回落至首八個月(截至去年11月底)的658億元,當中包含了政府發行綠色債券約290億元的淨現金流入。

至於今年度首九個月(截至去年12月底)政府的財政狀況數字,將於本周公布。由於利得稅和薪俸稅的收款高峰均集中在12月和1月期間,加上存放於外匯基金的財政儲備所獲的投資收入在12月份入帳,故不難預期截至去年12月底政府的財政狀況會進一步大幅改善。

然而,在年結前的三個月,政府還須支付相當的開支以應付日常運作,過去的經驗顯示,2月至3月此兩個月份往往支出大於收入。

小心研判不明朗因素

另一邊廂,環球市場正面對著疫情對經濟、社會及民生帶來的威脅;通脹上升及息率趨升帶來的風險,尤其對資金流及資產價格可能造成的影響,以及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的陰霾。這些因素疊加起來,令全球經濟前景更複雜多變。

陳茂波指,就這些不明朗因素,他及其團隊在編製下年度財政預算案的過程中,一直都在小心研判和作動態評估,大原則是既要著眼於支持疫情下的經濟民生,也必須兼顧香港中長期的發展需要與金融穩定,須穩慎平衡、長短兼備,才能讓香港經濟乘風借力、揚帆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