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新鐵娘子推能源量寬 抗最嚴寒冬 能讓英國走出低谷?|伽羅華

撰文:伽羅華
出版:更新:

在一片質疑聲中,卓慧思最終勝出保守黨黨魁選舉,成為英國政壇第三位女首相。面對高通脹、鎊匯疲弱、能源帳單爆升和勞工短缺等危機,還遇上英女皇駕崩噩耗,拜相時機沒有比此刻更糟糕。不過,新鐵娘子甫上任即作出政治豪賭,為當地家庭能源帳單設上限,應對因俄國斷供能源所引發的通脹危機,為漫長嚴冬作好準備。

俄羅斯斷供歐英油氣,首當其衝是天然氣價格飆升,新能源政策的核心是將英國普通家庭未來兩年內能源帳單(電煤費用)凍結在2,500英鎊,每個家庭的補貼金額達1,000英鎊,這是英國政府對能源市場前所未有的干預,耗資相當於因新冠疫情所作的工資擔保700億英鎊的兩倍以上。政府估計,當補貼10月開始生效,能夠將當地通脹抑制5個百分點。

根據英國能源監管機構OFGEM先前預測,從今年10月起英國家庭平均每年將支付3,549英鎊的能源開銷,幾乎是三倍於去年支出,外界估計至明年4月,能源帳單更飆升至每年5,300英鎊,成為推動通脹的最大黑手。英國7月份年化通脹率為10.1%,料即將公布的8月通脹攀升至13%,創40年高位。

禍不單行的是,OECD預測,英國經濟明年將錄「零增長」,為G7國家中增長率最低,但通脹卻是其中最高。

俄羅斯斷供歐英油氣,首當其衝是天然氣價格飆升。(AP)

俄國大打能源牌 圖迫西方減烏國軍援

事實上,能源危機已非單單影響英國,而是席捲整個歐洲大陸。由於俄軍在烏南地區戰況不利,總統普京被迫對西方國家打出最後的能源牌,趁冬季來臨前斷供歐英能源,希望以油氣作為武器,施壓西方減少對烏克蘭的軍援,以圖逆轉俄軍敗勢。

荷蘭TTF天然氣期貨價自8月底高見350歐元歷史新高後,近期雖衝高回軟,但仍遠高於去年9月TTF氣價的30歐元,以及俄烏戰爭前的120歐元,最新報216歐元。

缺乏俄國能源供應,歐洲已自動削減15%的俄氣使用量,並尋求其他氣源過冬,現時歐洲已預早存氣至逾八成的總容量,勉強可以應付嚴冬需求,但氣價飆升已讓數以百萬計歐洲及英國家庭難以負擔,所以歐盟主席馮德萊恩亦提議對俄氣設上限價,同時強制削減用電量和限制非天然氣發電機的收入,以解大眾燃眉之急,正因為歐盟事先張揚設上限價,俄國提早斷供作出回擊。

高盛估計,明年歐洲家庭的能源帳單將增加兩萬億美元支出,相當於歐洲生產總值的15%,8月歐洲PMI錄得18個月以來最大收縮,但歐央行為應對高通脹,不惜犠牲經濟增長為代價,剛剛宣布大幅加息75點子。毫無疑問,由俄國一手炮制的能源危機正將歐英拖入衰退的泥濘中,特別是脫勾後的英國面對勞工短缺,企業投資意欲低迷,究竟卓慧思能有多少能耐帶領英國走出困境?

英國經濟最大挑戰是能源價格高企,卓慧思在餘下任期不足兩年進行政治豪賭。. (AP Photo/Frank Augstein)

卓慧思冀恢復帝國榮光 樂觀性格見約翰遜影子

卓慧思從政作風硬朗,她雖沒宣揚像特朗普MAGA口號,但也常將「恢復帝國榮光」掛在唇邊,被支持者視為新鐵娘子,而她又刻意以鐵娘子裝扮示人。然而,她駕馭危機的能力能否企及戴卓爾夫人的歷史高度,暫時不好說,至少她沒具備前首相約翰遜的辛辣辯才及極具爭議的個人魅力,甚至有時口抹遮攔,但她不畏困難的樂觀性格,卻有約翰遜的影子,為處身能源寒冬下的英國人帶來一絲暖意。

可以說,能夠踏上英國權力中心的卓慧思有大半是運氣,既然說到運氣,便難以理性分析她在政壇之路能走多遠,但歷史告訴我們,不少政客可以將一手好牌打個稀巴爛,但亦有人身處危機中卻能化險為夷,最佳例子莫如俄烏兩位領袖普京及澤連斯基,當2月底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有誰會想過今日俄軍在烏南赫爾松敗退得如此狼狽?

目前英國經濟最大挑戰是能源價格高企,卓慧思在餘下任期不足兩年進行政治豪賭,儘管外界不看好,但她可能踫上油價回落的契機。目前除了美國、越南及新加坡等少數國家外,包括歐洲、英國、中國等多國正步入經濟不景,連OPEC+也慌忙修正原先每日增產10萬桶原油計劃,反映能源需求正在萎縮。

布蘭特期油自2月以來首次跌穿90美元,紐約期油下試80美元關,當油價步入中長期跌浪,卓慧思原先看來龐大的量寬計劃便非過於進取,反而有穩定人心的作用,她可能踫上的是通脹回落較預期快的好運氣,第二個運氣應該是俄烏戰爭勝利的天秤已傾斜烏克蘭,由烏克蘭出口的資源及食品供應更快恢復正常。

英國是食品、能源和製成品的凈進口國,高通脹容易削弱英國財政。(Getty)

新能源政策短線利淡英鎊 長遠看盤活經濟作用

中長線而言,卓慧思還宣佈一系列旨在促進國內能源生產的措施,包括下周啟動的新一輪石油和天然氣鑽探許可的審批,預計批出超過100個新營運牌照,為增加能源供應打下長遠基礎。

這是一個經濟表現鬥爛的時代,只要不那麼差勁便已算不錯,所以卓慧思將能源量寬的好處落實到基層市民裏,總好過大興土木於負債疊疊的大白象工程上。

英國是食品、能源和製成品的凈進口國,高通脹容易削弱英國財政,鎊匯由金融海嘯前兌15.9港元高位跌至近日的九算水平,累跌幅度達四成三,也是自八十年代以來的新低,讓早期投資英國的公司如長和系蒙受巨大匯兌損失。今次能源量寬政策雖然有支援企業及公共服務部分,但細節未披露,本質上量寬令英鎊受壓,除非能源政策能夠起盤活經濟的正面作用。

最近KKR與澳洲麥格理等組成財團以150億英鎊洽購長和系的UK Power Networks(UKPN),這家配電商由長建及電能實業各持四成權益,由長和系於2010年以55億英鎊買入。據悉長建以英鎊持續下跌為由臨時提價,遭洽購財團反對最終令交易告吹,若以美元計價,UKPN過去十二年升值不足一倍,洽購價自然難令長和系滿意。由於新能源政策亦未有真銀注資,而是政府向服務供應商貸款作為補貼家庭能源帳單的開支,對長建及電能的利好不太明顯,所以投資者無必要追入。

【財經專欄】大盤漫談.伽羅華

資深財經傳媒人,多年來見證金融市場蛻變,在即食資訊年代,堅持深入調研和理性分析,現以自由人身份從事商業諮詢工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