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首季稅前基本溢利按年增23% 料今年收入增1成

撰文:張偉倫
出版:更新:

渣打(2888)公布截至今年3月底止首季業績,稅前基本溢利為17.06億元(美元‧下同),按年增加23%,稅前法定溢利為18.08億元,增長21%。母公司應佔溢利13.41億元,增長14%。

該行指出季內淨利息收入為20億元,按年增長13%,淨息差按年拓闊34個基點至1.63厘。客戶貸款及墊款為3,010億元,較去年底減少3%,客戶存款為4,620億元‧

其他收入增長4%至23.89億元。

信貸減值按年大減87%

未計減值及稅項前基本經營溢利為17.21億元,按年增加13%。季內信貸減值2,600萬元,按年減少87%。

該行亦指出,截至今年3月底,有形股東權益回報率為11.9%,按年提高170個基點。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為13.7%。

至明年底予股東50億元回報

該行行政總裁溫拓思指出,今年首季再次締造強勁業績,收入及除稅前基本溢利分別按年增加13%及25%(以固定匯率計);又指出該行保持高流動性及穩健資本,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接近目標範圍頂端。他指出對該行能維持強勁業務表現感到樂觀,預料今年收入增長10%,達到目標範圍頂端,及有信心可達到財務目標,當中包括有形股東權益回報目標。

該行亦調整指引,預料今年收入增長10%,明年收入增長介乎8至10%。今年平均淨息差為1.7厘,明年為1.75厘。今年及明年的正收入與成本增長差為3%,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為13至14%目標價範圍內靈活範圍。該行計劃於2024年底前予股東50億元回報。

另一方面,溫拓思於電話會議上指出,近期美國有地區銀行倒閉﹑瑞信被收購等事件,當銀行出現危機時,央行在提供流動性上是相當不確定。當危機剛爆發時,部份央行的行動有點模糊,惟事後仍向美國銀行業提供具優惠的融資方案,瑞信則在額外一級資本工具(AT1)減記下被瑞銀收購,均屬監管欠理想的結果。

他又指出若在危機發生前,央行能以相對不被指摘的方式,讓銀行以合資格抵押品獲得流動性,出現不良監管結果的可能性便會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