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事故啟示 原生家庭與性格命運|知薇

撰文:知薇
出版:更新:

過去一周,最牽動人心的國際事件,要數泰坦潛艇海難 (Titan incident)。由海洋之門公司(Ocean Gate)制造運營的Titan潛艇,在第4次載客探索泰坦尼克號殘骸 (Titan wreckage)時,於2023年6月18日在水深3千-4千米左右失聯內爆,5名乘客不幸集體遇難,其中包括Ocean Gate的聯合創始人及CEO Stockton Rush。

閱讀大量文件和報道後,知微發現事故前的各種預警和端倪,都被忽略和搪塞了。正如《Titanic》大導演James Cameron事後的評論,Titan與Titanic慘劇的共同點是,事故前的預警都被人忽視了,包括(不限於):

1. 5年前,Ocean Gate前海事運營總監David Lochridge建議公司找機構審核驗證,並提出對潛艇安全和測試的擔憂,卻被Rush拒絕並解雇。

2. 同年,有60年歷史的海事科技協會(Marine Technology Society)曾寫信向Rush警示,Ocean Gate的實驗性方式,或引致小型甚至災難性的問題,卻被Rush告知行業標準正在扼殺創新。

3. Titan使用鈦和碳釬維材料做壓力容器有致命缺陷,復合材料因彈性不同易導致分層,碳釬維有脆性且易微觀滲水,並不適合深海高壓環境。Rush只因這種復合材料更經濟和輕盈而選用。

4. Rush引以自豪的Titan「健康監測系統」,靠超聲波傳感器和聲學監測器,在事故前幾毫秒,才能檢測船體是否破損或發出的爆裂聲,屆時一切都太遲了。

鐵達尼號觀光潛艇泰坦號海難:Titan submersible, operated by OceanGate Expeditions to explore the wreckage of the sunken SS Titanic off the coast of Newfoundland, dives in an undated photograph. OceanGate Expeditions/Handout via REUTERS

一切問題根源指向Rush。依據維基百科,Rush的原生家庭富裕且有名,父親是商人兼政治家,祖上竟有兩位是獨立宣言簽署者,而母親則是著名慈善家。作為家中5個孩子中最小的,Rush成長時得到的萬千寵愛度和成功期望值,都可想而知的高。

Rush也算爭氣,早年夢想做宇航員的他,18歲就拿到商業飛機師牌照,卻由於視力不達標無法成為空軍,而屈尊做了戰鬥機測試工程師。22歲拿到普林斯頓大學航天工程學士學位,5年後又拿下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MBA。之後一直在航空航天行業裏沈浮。

40歲出頭時,Rush突然轉念迷上了海底探索,對潛艇情有獨鐘,在發現私人潛艇少得可憐,且商用潛艇被安全條例綁手綁腳後,他於2009年成立了Ocean Gate,專注於海底旅遊。如今回頭看,那不就是光宗耀祖壓力下的中年危機來襲嘛。寫到此,為何知薇突然感覺Rush家庭背景和成長故事,與Theranos前創始人Elizabeth Holmes頗有幾分相似之處呢。

或許有讀者還感慨Rush也算是個深海探索領域的英雄,為何要這樣說他?不如知薇再列舉些事實數據,讓大家接著看到這位始作俑者,究竟有多麽的危險和魯莽。

1. 深潛行業能驗證的安全潛深僅為1300米,還不到此次目的地深度4000米的三分之一。

2. Titan除了壓力材料有問題,內部只有一個按鈕,靠價值不到30美元的Logitech無線遊戲遙控器操控,和露營用的燈照明和用建築用鐵管做壓艙物。這個密封船體,只能從外部打開,堪比深海「活棺材」。

3. 2022年,Titan在去泰坦尼克號的深潛探索中,其中一個推進器居然裝反了,導致潛艇試圖前進時卻不停打轉。根據BBC的當時的紀錄片記載,這個問題居然靠把Logitech遙控器側身使用而規避了。同年前後,Titan還有一系列迷路、電池、潛艇外部損傷等種種問題。4. 臨行前,一位名為Chris Brown的乘客擔心Titan安全隱患,而臨時退出並要求退款,也未能引起Rush和其他同行者的重視。

語不驚人誓不休的Rush曾在訪問裏說 「我打破了一些規矩才做出Titan,我覺得這背後有邏輯和好工程設計支持,行業規矩是不用鈦和碳釬維的」,「某種程度上,安全純粹是浪費。如果你只想要安全,那乾脆別起床、別開車、別做任何事情了」。

用這種理念,帶著交出25萬美元(195萬港幣)和托付生命信任的乘客,一起深海赴死的人,絕不是英雄,是想成功出頭想瘋了的瘋子。

謝謝各位讀者一路厚愛,知薇的新書《見「薇」知著》將於7月上旬面世,具體信息再與各位分享,屆時請多多支持。

【財經專欄】見薇知著知薇|資深金融圈內人

見慣京城春秋,經歷英倫風雨,安住香江之港。思考金融現象,分析職場百態,探究健康秘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