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改革|外國公司最快今年11月可染藍 外企佔恒指整體上限10%

撰文:張偉倫
出版:更新:

恒指公司在今年5月就是否將外國公司納入恒生指數的候選資格進行諮詢。恒指公司公布諮詢總結,指出大部份回覆人士對恒指重新定位為反映香港整體股市場的基準及諮詢文件的其他建議表示支持。恒指公司又指出,個別外國公司於恒指及科指比例上限為4%,而外國公司股份佔恒指整體比重為10%。同時指出取消「香港」成份股數目為25隻的上限。恒指公司將於今年11月的第三季指數檢討開始,對恒指及恒指科技指數實施上述變動。

恒指公司指出恒生綜合大中型股指數中的主要上市外國公司將符合恒生指數成份股的候選資格。79%回覆人士支持下,恒指將重新定為反映香港整體股市表現指標。為回應部份回覆人士建議初期應採取較謹慎態度,對外國公司引入的條件或限制的意見,恒指將個別外國公司於指數比重上限為4%,而外國公司佔恒指比重上限為10%。科指的安排與恒指安排一致。

恒指公司又指出,逾90%回覆人士指出繼續維持目前恒指選股的7個行業組別,即金融業﹑資訊科技業﹑地產建築業﹑醫療保健業﹑非必需性消費及必需性消費﹑電訊業及公用事業,以及能源業﹑原材料業﹑工業及綜合企業。

至於取消「香港」成份股數目上限方面,目前恒指中「香港」成份股數目固定為20至25隻。恒指公司指出90%回覆人士同意保留「香港」成份股數20隻的下限,已足夠維持恒指本地的代表性,因此將取消「香港」成份股數目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