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美妝熱潮橫掃亞洲 雪花秀、Laneige等大放異彩之謎

撰文:吳美茸
出版:更新:

韓國化妝及護膚品近年大行其道,不少愛美的亞洲女性由「哈日」、「崇歐」轉投「Oppa」的懷抱,BB Cream、BB Cushion、蝸牛原液等成為不少女士恩物。以香港為例,去年進口的韓國化妝品金額達到70億港元,不但按年勁升71%,還「揮低」了傳統化妝品大國,如日本、法國、瑞士及美國。
對於韓系美妝產品之興起,最簡單的解釋莫過於韓流帶動。但其實,由早期的K-POP、韓劇,再到後來的綜藝娛樂節目,韓流席捲亞洲多時,為何韓式護膚潮流經過十多年後的今天,方乘着韓風在亞洲市場大放異彩?

早前《太陽的後裔》熱播,Amorepacific香港分公司巿務總監鄭載歡表示,劇中宋慧喬用上的雙色唇膏香港銷量強勁,一個月售出3個月貨。﹙網上圖片﹚

韓國化妝品近年有幾勁?看看官方數字便略知一二!本港統計處資料顯示,香港入口韓國化妝品的金額於2012年只有10.13億元,但2014年已升至25.1億元,首次超越日系、法系及美系化妝品;至了去年,表現更為亮麗,按年勁升71%至70億元,是第二位日本的兩倍!又如韓國化妝業龍頭Amorepacific集團,旗下擁有多個知名的化妝及護膚品牌,如LANEIGE、雪花秀、ETUDE HOUSE、innisfree等,去年營業額達到6.7萬億韓圜(約466億元),純利按年增長20.4%至8,115億韓圜﹙約56億港元﹚,超過日本資生堂﹙Shiseido﹚的2.75億美元(約22億港元)。

與歐、美、日系相比,韓國化妝品算是「後起之秀」,近年大行其道,皆因過程中不斷銳變,適應市場變化。

+3

BB Cream響朵頭炮    風靡亞洲

談到「韓妝始祖」,近年熱賣的底妝產品BB Cream﹙Blemish Balm Cream,傷痕保養霜﹚應佔一席。高麗大學民族文化研究院吳寅圭教授接受《香港01》訪問時指出,BB Cream結合醫藥成份及化妝元素,就像一個及時產品﹙timely product﹚隨着韓風在亞洲急速彈起,而成功的種子早於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已種下。

他解釋,以前韓國政府對於韓企化妝品公司感到十分「生氣」,原因是他們只懂得複製日本化妝品,又或向歐美購入代理品牌。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卻是一個轉捩點,不少研究皮膚病及韓方草藥的實驗室正面臨倒閉,政府為了支持失業的研究員,於是一同研發治療皮膚病產品,在無心插柳之下,意外地從德國人研發出來的BB Cream得到啟發,加以改良,注入漢方元素,將之商業化,成為化妝界的新寵。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中怡康時代﹙CMM﹚數據,單單是內地市場,2013年BB Cream的銷售金額達到115億元人民幣,翌年更進一步攀升至超過150億元人民幣。

高麗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吳寅圭教授指,韓妝始祖非BB Cream莫屬。(吳鍾坤攝)

BB Cushion​累銷逾1億個

Aritaum的韓籍化妝師元宇莉(音譯)指出,以前消費者化妝很喜歡那種「發光發亮」的肌膚質感,所以BB Cream可以大行其道,現在則趨向自然,因此BB Cream已「進化」至側重輕薄自然裸妝的 BB cushion(氣墊粉底),「簡單的蓋一層,呈現自然的狀態。」

Amorepacific集團香港分公司巿務總監鄭載歡透露,Amorepacific早於2008年推出的BB Cushion,至今已9個年頭全球累積銷售逾1億個。翻查資料,Amorepacific旗下各品牌的BB cushion定價由136元至540元不等,即使以每個港元136元計,銷售額已超過136億元!

Amorepacific香港分公司巿務總監鄭載歡表示,單計香港區,Etude House 2016年平均推出達500款新單品。(倫星揚攝)

比拼歐美、日系  韓系重「草本精華」

除了底妝之外,韓國化妝品企業亦在其他領域爭一日之長短。以往,化妝品市場由西方主導,但近年亞洲已成為市場重心及創新來源,而韓國化妝品側重護膚,強調韓方、草本、植物等理念,將「養生」概念注入護膚品之中,成功切中消費者愈來愈追求天然及有機成分的美容潮流。Amorepacific集團董事長徐慶培曾表示,韓國化妝品牌比歐美品牌更有優勝之處,因為中國人與韓國人都有相同的膚質狀態,韓國產品以草本精華製成,功效針對亞洲人。

靠入口韓國護膚品起家的「Here We Seoul」創辦人楊沅宜,平均一至兩個月便會前往韓國搜羅最新的美容資訊。她表示,歐美人士的膚色與亞洲人不同,即使亞洲人追求「白淨」,但由於膚色始終偏黃,根本承受不了白種人那種「白」,唯一接近香港人使用的化妝品,過去非日本莫屬。她自己當初引入韓國護膚品及化妝品,是因為貪其性價比高,品質不輸日本,而且韓國產品較多元化,「新奇有趣,猶如未開發的寶藏,我相信香港人一定鍾意!」

她續稱,韓國是一個長久養生的國家,美容之餘也會配合養生飲食,其護膚品標榜成份天然,例如蝸牛原液、人參、綠茶等,相比傳統的B5透明質酸成份,只有純粹的補水功能,更具有針對性的功效,例如修復、抗氧化、去斑、抗皺等。

將女性主導的「韓流」,結合韓國化妝及護膚品,難怪韓妝可以傾銷亞洲。﹙吳少峰攝﹚

韓流主打年輕女性    化妝品大行其道

當然,除了產品本身定位適合市場需要,韓國化妝品之所以創下佳績,主因自然離不開韓流。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令韓國經濟陷入危機,「韓流始祖」南韓總統金大中,堅定了「文化立國」的戰略,傾全國之力推動影視、動漫、音樂、手機與網路等文化產業,為韓國產品出口埋下成功的基礎。不過,2000年的《藍色生死戀》及2003年《大長今》在香港掀起一股追看韓劇潮流,韓風愈吹愈烈,但為何韓國化妝品要到今天,才乘着韓流進入亞洲市場?

Amorepacific集團戰略部總裁金昇煥指,速食化妝潮流是一個大趨勢,相信未來都會持續強勁增長。(吳少峰攝)

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全球研究課程助理講師鍾樂偉表示,相比日本的動漫、遊戲等主打男性市場,主導韓流的韓劇,劇情大都是愛情元素,花費巨額拍攝,帶來畫面上的衝擊,加上浪漫情節,較吸引女性,化妝品因而容易乘勢而起。

他續稱,由韓劇至韓妝,香港人需要時去認識,加上近年韓國政府意識到韓劇中,有很多地方都可以為韓企帶來利潤,因而放寬植入式廣告,令觀眾無可避免觀看到,而且將產品融入劇情之中,讓觀眾不會感到太過突兀。Amorepacific集團戰略部總裁金昇煥更明言,韓劇確是能幫助韓牌化妝品銷售,其猶如一個資訊平台,可以展示出韓國女人的化妝技巧,以及如何管理她們的皮膚。

鄭載歡便透露,韓劇《太陽的後裔》去年熱播,女主角宋慧喬用的Laneige Two-Tone Lip Bar便掀起一股雙色唇膏熱,不只在韓國銷售強勁,連帶香港的銷量也同樣上升3倍,更創下1個月賣出平常3個月貨的記錄。

旺角西洋菜街便有8間為Amorepacific集團旗下品牌的門店,更銳意打造成為「小明洞」。 (黃永俊攝)

韓妝掀起 Fast Cosmetics

然而,韓劇帶動的化妝品的銷情,傾向是感性的消費,較難培養客戶對產品的忠誠度。「為了追星,購買過程中不會理會性能、價錢,又或是否適合自己,而是買那一陣熱潮,若產品欠缺了當紅明星,感覺會很『Out』,所以企業需要透過不斷地宣傳,帶起整個熱潮。」鍾樂偉指出。

有見及此,韓妝近年又迎來了一次銳變,除了加強建立品牌形象之外,還開始進入「速食化妝」潮流。所謂「速食化妝」,意指縮減產品的開發週期,有業內人士透露,從規劃到推出的平均時間只有4至6個月,新包裝、新配方不斷上市。金昇煥指出,速食化妝潮流已是一個大趨勢,相信未來都會持續強勁增長,「亞洲顧客想要高質素又可以負擔得起的產品,尤其是千禧世代,我們會回應這個需求,未來在中國及海外市場多開店舖。」

Etude House主打「平價大包圍」策略,產品由洗頭水以至化妝及護膚品包羅萬有。(吳少峰攝)

以Amorepacific集團為例, 旗下品牌Etude House於2012年正式登陸香港,翌年又引入innisfree,目的之一就是要迎合「速食韓妝」之文化。其中Etude House主打「平價大包圍」策略,產品由洗頭水﹑沐浴露,以至化妝品及護膚品均一應俱全,官網單品價格由5元至250元不等。鄭載歡指「價位很普及就像『fast fashion』,個個月有新款,只要走入舖內不用考慮,合適就放入購物籃」他又指,Etude House單計香港區,2016年均推出約500款新單品,平均每月推出逾40款新單品,可見速度之快。

另一品牌innisfree,亦曾有報導指每年推出約400款新產品,其中約一半的產品一年後不再推出,產品日新月異﹑新奇有趣,吸引「速食」年輕一代。難怪Innisfree 2016年全球銷售額按年增長56.4%,達7,679億韓圜(約53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