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鞋|為「平嘢無好」平反 泥路方見DECATHLON MH500真正性能

撰文:曾柏熊
出版:更新:

今年因為疫情關係,香港人這種「旅行動物」,不得不困在本地,難以像往日般出國四出遊歷。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更多人將目光放回本地,初嘗走到郊野遊山玩水的滋味;
但回到自然間,要應付原始的環境狀況,每次出行前更需要準備充足,簡單至一雙鞋子,考慮其防撞、支撐、防扭等等性能,都是每次山系旅程能否順利完成的基本條件,卻又未必人人都願意一開始便花費一千至二千多元在山系鞋履上。
是否真的只有貴價的山鞋才是性能的保證,今次測試的對象正是價錢「超入門」的DECATHLON QUECHUA MH500,看看「平嘢有無好」?

測試鞋款:DECATHLON QUECHUA MH500(按圖放大)

+2

測試路線

從鰂魚涌出發,經柏架山道、港島林道哥連臣山段、砵甸乍山郊遊徑,以龍躍徑走到小西灣為終點,全程約12公里,基本上都以水泥路、手作步道和沙石路為主。

途中刻意走過哥連臣角砲碉堡,之後才折回小西灣,測試鞋子走在嚴重水土流失的斜坡時,抓地性能與一舨狀況下的分別。

此外我亦在路途上刻意尋找過濕滑地表,測試這種相對嚴苛環境下,鞋子的真實表現。

約12公里的路程,基本上試盡水泥路、手作步道和沙石路等香港行山常見地表。

鞋款簡介

今時今日要買到一雙幾百元,卻又有齊基本性能的山鞋實在有點困難,之前測試過KEEN、Salomon、Timberland以至adidas的山系鞋款,性能各有優劣,但「閒閒地」都過千;初接觸山野生活,想入手體驗一對提供了基本性能,又「平平哋」的山鞋,不是沒有可能的,只是在「一分錢一分貨」的憂慮下,到底DECATHLON QUECHUA MH500可以提供怎樣的性能?坊間都沒有太多客觀資料可以參考。

坊間都沒有太多客觀資料,作DECATHLON QUECHUA MH500的性能參考。

MH500在該品牌的山鞋中出品中不算最便宜,但也不是最貴,測試這個型號,應該相對有代表性吧。雖然是幾百元的款式,但其實鞋子從抓地力到防水性能上,分別都通過了品牌的實驗測試,包括在平滑、堅硬、乾燥、潮濕等不同表面上,行走超過500公里的測試;以及在實驗室中,將鞋子放於深度達鞋面一半高的水池中反覆扭曲2000至50000次,模仿鞋子在長途旅程下維持多少防水性能等等。便宜還便宜,但絕對是有科學數據支撐的誠意設計。

鞋身以牛皮二榔皮和橡膠保護部件等傳統物料為主,出奇地每隻鞋子大約只重460克,比單純從外觀上的判斷輕巧得多。中筒結構上,也是採用較傳統的鞋帶鉤設計,令著用者更靈活調整鬆緊度。

整體而言,外觀上很簡潔務實,沒有多餘的花巧噱頭,對得起這個價錢。

此外它的內襯薄膜亦可以提供一定防水、透氣性能,EVOFIT技術亦令鞋子愈穿愈合腳型,「理論上」,嘗試提供一款當代登山鞋可以提供的性能,但實際表現如何,接下來在「試後感」段落再詳述。

DECATHLON QUECHUA MH500細節:(按圖放大)

+14

至於鞋底方面,MH500的中底採用EVA泡棉材料,都是非常常見的物料,大量品牌都會使用,所以不要預期鞋子的緩震、回彈有驚為天人的表現,同樣是中規中舉的配置;外底的防滑橡膠,從底部一直延伸至鞋頭,大範圍地包裹腳趾。

鞋釘則使用5毫米T型鞋釘,保障原始的泥石路面上提供充分抓地力,但是,在「山徑石屎化」問題嚴重的香港,行山很多時都會遇上大量水泥或石頭地表,應付混合型路況的平均表現如何?這方面的考量其實同樣重要。

是時候上山實測了。

試後感

了解過MH500的性能後,是時候上山實測了。第一眼看見這款山鞋的時候,目測的第一個印象,就是很厚、很笨重。皮革為鞋身的主要結構,加上鞋頭像膠,連鞋筒結構都又厚又大,感覺它的耐磨、防撞等性能理應不錯,但不會太過輕巧舒適。

鞋子在濕滑地表上性能欠佳,即將做足心理準備,我都幾乎滑倒。

當真正穿上腳之後,又發現它意外地輕巧,保護度非常充足,我在路途上走過梯級,或者上落哥連臣角砲碉堡一帶的泥石路時,即使一個不留神,提腿不足鞋頭撞向石面時,明明「噗」的一聲撞了上去,趾頭亦絲毫無感,可以非常安心地走路,而不怕遇上突如其來的硬物撞擊,鞋子這方面的表現非常出色。加上走在秋季的山野,透氣度亦算可以接受的程度。如果山客只打算穿著MH500,走一些初階的手作步道的話,不俗的抓地力、耐撞耐磨的外層皆值得信賴,十分「爛打」,應付本地程度的短距離原始山徑沒有太大問題。

但是,當行走距離一長,用以測試過更多不同地表、環境之後,亦會發現當山客需要應付更多更繁雜的情況時,就會出現很多技術上的盲點。

防撞方面,MH500的性能真的不需要擔心。

先談鞋底的承托、抓地環節,剛才說過,MH500採用EVA中底,是極多品牌同樣會採用的物料配置,優劣的分野不能單單比較物料的性質,反而要看外底與足弓支撐等等細節上的配合;可是,鞋子的足弓支撐確實不太明顯,如果本身腿部肌肉夠強,也沒有扁平足顧憂的話,問題當然不大。但由於我正是小腿肌肉不強的休閒型登山者,路途距離一長了,便會覺得鞋子其不能為我節省太多體力,單純靠鞋筒支撐腳踝時,有種「此消彼長」的感覺。

泥路上的抓地和腳感不俗。

但是我認為更大的問題,在於品牌的防滑像膠製造的5毫米T型鞋釘上。打從鰂魚涌柏架山道起點的水泥路出發時,我尚未能感受它的抓地性能前,反而是感到中底受壓時,過硬的鞋釘反伸向內部,令腳底覺到凹凹凸凸的觸感,長期維持這樣的狀態,感覺都不會太好。

更甚者,是我刻意在路途間踏上一些潮濕的硬地表,看看鞋子的表現,竟然在有充足心理準備之下,依然幾乎滑倒在地上,連相機都險些弄跌。很明顯,它並不適合用來走水泥硬路、或者潮濕的滑石地表。但當我走入野豬徑這類地表狀態原始的手作步道,或者落連臣角砲碉堡那些嚴重風化的泥石路時,鞋釘在土地上有足夠伸展空間,抓緊地表,鞋子的表現卻截然不同。

由此可見,MH500並不可能完全滿足香港的混合路況,但如果走的路線,是能夠發揮出鞋子針對的性能的話,以這樣的價錢來說,CP值就非常高。針對不同的環境,選用適當的裝備,才是常識吧。

由於品牌的尺碼設定,即使刻意收緊鞋帶,個人來說,包裹的腳感還是不夠貼腳,

另一點要注意的是,DECATHLON的山鞋的碼數大小,並不一定會「半碼、半碼」地遞升,換言之,像我這種fit size是US8.5的人來說,只可選US8,或者US9。由於考慮過運動過後,預留肌肉膨脹的空間,所以我選擇了略大的US9作測試。

尺碼這回事,大了一點就是一點,那怕我已將鞋帶刻意收緊,包裹的腳感還是不夠貼腳,繫穩度不太完美,加上鞋身物料較硬,多少影響到步伐的靈活度。但當然吧,這只是我個人腳掌尺碼的「不幸」,如果腳掌完全乎合鞋子的尺碼,又或者穿鞋習慣本來就偏好寬鬆等等的話,這個自然不是大問題。

其他配色的DECATHLON QUECHUA MH500:(按圖放大)

+3

全新運動App「齊動 LetZ Goal」登場!按此下載,將汗水換獎賞!

想知更多行山資資訊?「咖喱山」為你實景導航香港各區行山路線!立即按此!

$2600的二人露營裝備清單:(按圖放大)

+6

10款露營椅性能比拼:(按圖放大)

+5

跟人行山,出發前不要只問「難度幾多粒星」,要識問這8條問題:

+3

咖哩山向你推介行山裝備貼士,立即按圖:

+13

5件「editor choice」SnowPeak入門小物特色,按圖放大:

8款「Editor's Choice」行夜山裝備小物,按圖放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