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又愛又恨的老大哥Atari

撰文:GEME編輯團隊
出版:更新:

作者:薯仔燉肉盾
 
1972 年的今天,Atari 誕生了。這間可說是遊戲發展史上元祖級的公司曾經達成許多創舉,然而就像它來自圍棋術語的名字── Atari (当たり)── 一樣,在四面楚歌下,它終究還是逃不過被吃掉的命運。今天我們來說一個讓人又懷念又痛恨的老故事。

(封面圖片:Ataribox 宣傳圖片)
 

PONG 

1971年,Nolan Bushnell 與 Ted Dabney 創立了 Syzygy Engineering,製作了史上第一款商業用的街機遊戲《Computer Space》。1972年6月27日,2人成立了 Atari,名字來自圍棋術語「叫吃」,意即棋子即將被人吃掉的狀態。
 

《PONG》是眾多玩家心目中的經典遊戲,早前更推出了 Pong Coffee Table (宣傳圖片)

1972年,Atari 的工程師 Allen Alcorn 開發出經典街機遊戲《Pong》,這款作品以乒乓球為原型,玩家要控制白色短棒將球擊向對方的範圍,只要球越過對方的底線就能得分。《Pong》雖然只有簡單的黑白畫面,但由於規則易懂,又容許二人對戰,使本作非常受歡迎,常被視為史上第一款成功普及的電子遊戲。

好景不常,1974年《Pong》被遊戲公司 Magnavox 控告侵權。Magnavox 是史上第一款商業家用遊戲機 Odyssey 的生產商,它控告 Atari 抄襲其作品《Tennis》。Atari 權衡輕重後決定庭外和解,付了70萬美金成為版權許可持有人,其他跟風推出類似作品的遊戲公司則統統要付版稅給 Magnavox。

《Tennis》著意表現網球的速度變化,卻令球出現詭異的移動軌跡,有點像《網球王子》的蛇球 (RetroUljas YouTube http://bit.ly/2udMLiK)

闖進客廳的一步

1976年 Atari 著手開發第一部家用主機,當時稱為 Video Computer System,5年後才改名為大家熟知的 Atari 2600。由於投資龐大,於是負責人將公司賣給華納。1977年 Atari 2600 正式推出,不同於以往的遊戲機只能玩內建遊戲,Atari 2600 使用遊戲卡帶,延長主機壽命。它不負眾望,賣出過百萬部,不單有街機移植的優秀作品,更靠著高人氣吸引開發者為其製作遊戲,著名作品包括《Pitfall!》及《Super Breakout》。
 

Atari 2600 是很多骨灰級玩家的第一部主機 (wikipedia)

華納和全世界都望著這隻金蛋,它標誌著遊戲業無限美好的前景,誰會料到它即將要引來差點毁滅全美遊戲界的大地震?
 

美國遊戲業大蕭條

電子遊戲技術迅速發展的同時,全世界的電腦技術也在同步提升。80年代初,以往昂貴的個人電腦有些賣得比遊戲機更便宜,積極搶佔家庭市場。電腦 Commodore 64 甚至直接宣戰:它可以讓孩子準備上大學,而遊戲機只會令他們讀書分心。更殘酷的是,不少電腦已經可以兼玩遊戲,人們的焦點慢慢從遊戲機轉向了電腦,這是大蕭條的第一個徵兆。

另一個原因卻來自 Atari,甚至有人將這次遊戲業倒退稱為 Atari Shock。Atari 雖然賺大錢,但它的開發團隊不單沒有因高銷量而分到版稅,在遊戲中甚至連製作人員名單都欠奉,造成員工出走。遊戲團隊 Activision (著名作品:《Call of Duty》系列) 便是由其中4名離職的開發者組成,他們繼續開發 Atari 的遊戲。要知道當年所有遊戲都是由遊戲機生產商研發或發行的,並沒有甚麼「第三方廠商」,更沒有相關法例。Atari 控告 Activision,企圖阻止他們販賣自己推出的 Atari 2600 卡帶,結果卻敗訴,令第三方開發的遊戲合法化。無數團體於是蜂湧至遊戲業,期望在這個黃金時代分一杯羮。
 

當年連桂格 (Quaker) 也成立了遊戲開發部,但名字裡有 Quake,不代表就懂遊戲 (Quake Ranger)

濫竽充數的年代

人是多了,但有經驗、優秀的開發者卻不可能馬上增加。毫無經驗、將遊戲開發視為短線投機的公司推出大量劣質作品 (怎麼有點熟悉),美國市場的卡帶遊戲數量由1982年6月的100款暴增至12月的400款,甚麼作品都可以改編成遊戲,抄襲成風,不止質素差劣,有些連正常運作都成問題。 風頭火勢,Atari 更不希望公佈旗下員工的名字,避免被挖角,結果開發者深感不受尊重,造成更多人出走。
 

《E.T.》經常當選「遊戲史上最劣質遊戲」, 你找得出 ET 嗎?有興趣的玩家可以到網上找相關影片 (Den of Geek)

身為主角,Atari 當然有重要的戲份,它在1982年推出了兩款「傑作」:《Pac-Man》(食鬼) 及《E.T.》。前者是街機上的成功作品,結果卻因為趕工而導致移植大失敗,激怒無數玩家,Atari 只好銷毁賣不去的500萬套卡帶;《E.T.》來自史提芬史匹堡 (Steven Spielberg) 的電影大作,Atari 付出高昂的開發權費用後,卻再次因為開發時間不足而失敗,數十萬套滯銷卡帶被 Atari 埋在沙漠裡。曾經是業界權威的 Atari 忽然變成了過街老鼠。

 

比較街機與 Atari 2600 兩個版本的《Pac-Man》:

美國遊戲業至此敗局已定,消費者對遊戲業深感厭惡,遊戲及主機滯銷,庫存超出負荷,大減價亦乏人問津,市場最終大崩潰。1983年美國遊戲業的收益為3200萬美元,到了1985年已跌至100萬美元,遊戲公司股價大跌,連元老級的 Magnavox 亦宣佈退出遊戲界。

這次大蕭條直至任天堂的紅白機 (FC) 及《Super Mario Bros.》打進美國市場後才告終,市場在1987年開始復甦。事件不但讓任天堂趁機侵佔美國遊戲市場,更奠定了任天堂往後對開發商諸多限制的態度,甚至建立了稱為「Official Nintendo Seal」的品質保證制度。
 

何去何從的 Atari

促成大蕭條的 Atari 本身亦出現財政危機。此後多年,Atari 陸陸續續推出過幾款家用主機,甚至曾挑戰手提機市場,雖然也有成功的時刻,但終究還是敵不過任天堂、SEGA 及 Sony 等新對手。漸漸淡出遊戲市場的 Atari,接下來就是一連串出售業務及被併購的歷史,在此就不多敍述了。
 

Ataribox 明顯想以木紋喚起老玩家對於 Atari 2600 的回憶 (宣傳圖片)

最近 Atari 宣佈重返遊戲主機市場,將推出 Ataribox,但目前除了產品的近鏡外還沒有太多資料。遊戲界的戰爭和生態早已天翻地覆不知多少次,20年前的大前輩還能東山再起嗎?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