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館遊戲是惡搞還是歧視?

撰文:GEME編輯團隊
出版:更新:

作者:三鶚智

以經營中餐館為主題的獨立遊戲《Dirty Chinese Restaurant》(下稱《DCR》) 未發行便捲入種族歧視的風波。遊戲中充滿中國人的負面刻板形象,玩家可以聘請黑工、追殺貓狗甚至做人肉叉燒包。紐約華裔議員、人民日報及中國領事館紛紛譴責。

(封面圖片:《Dirty Chinese Restaurant》遊戲圖片)

不擇手段振興餐廳

在《DCR》中,玩家扮演名叫黃福 (Wong Fu) 的廚師,他剛剛從哥哥王福 (Wang Fu) 手中繼承了一家中餐館。不用懷疑,雖然兩人姓氏不同,但確實是親生兄弟,但到底是開發者不知道中國人的姓氏放前面,還是刻意為之就不得而知了。

官網上有《王福的故事》和《黃福的流亡》兩套短篇漫畫,講述兩兄弟從香港到美國開中餐廳,不惜偷渡、偽造護照、勾結黑幫等 (Big-O-Tree Games )

為了建立中餐館的名聲,玩家必須保持食材充足,準時繳付水電帳單,也要聘請足夠的員工。除了可以當一個正當的餐館老闆外,遊戲也提供了一些非常手段給玩家選擇,這亦是引起爭議的地方。

玩家可以要求員工以血汗工廠的速度工作 (遊戲圖片)

為了確保食材庫存充足,黃福可以在垃圾桶中搜索食材、拿刀子追斬後巷的貓狗,甚至把黑幫做成人肉包子。面對挑剔的食客,玩家可以賠錢了事,也可以粗魯地罵走對方,或者悄悄吐口水到客人的免費飯菜中。玩家也可以動用各種「關係」解決困難,賄賂政府官員後,逃稅、聘請黑工、餐廳衛生環境惡劣便再也不是問題了。

雖然有這麼多特殊手段,但團隊表示遊戲亦設有業報系統,玩家不能一味做壞事,不然「善惡到頭終有報」,可能會觸發被警察抓走等結局。

辱華風波

《DCR》雖然在去年已經公佈開發消息,但近日開始在社交媒體上賣廣告,才引起了美國華人社群的注意。當地的華裔聯邦眾議員 Grace Meng 在 Facebook 發文指遊戲中充滿對華人的偏見,亦正是她作為美籍華人曾經遇過的歧視,因此促請 Google 和 Apple 等平台不要讓遊戲上架。其後《人民日報》亦在 Twitter 引用了 Grace Meng 的言論,中國駐多倫多總領事館亦在網站上譴責《DCR》,要求遊戲團隊中止開發並公開道歉。

在帖子下的評論大多對她的言論表示認同,並感謝她的行動 (Grace Meng Facebook http://bit.ly/2xL03pQ)

遊戲於開發團隊所在的加拿大安大略省萬錦市亦受到譴責,市長薜家平指出遊戲內容有種族歧視,冒犯了當地的華人社區,同樣敦促各平台封殺遊戲,安大略省政府也發出了譴責聲明。

政治不正確的幽默是盾牌嗎?

事實上,這些爭議可能是開發者刻意為之。這隊獨立團隊 Big-O-Tree 的名字正是「bigotry (偏見)」的諧音,更在遊戲官網首頁上寫著「政治正確實在很無聊」。可見遊戲是刻意營造出一種荒誕、誇張失實的刻板華人形象,從而製造幽默感。

雖然開門見山講明大玩「政治不正確」,但這次似乎玩出火了 (Big-O-Tree)

隨著事件發酵,Big-O-Tree 也發出新聞稿回應。他們了解有人因為遊戲內容而不快,但指出遊戲主要是受《South Park》等經典的政治不正確創作所啟發,旨在諷刺及幽默,遊戲本身並不代表真正的中國文化。

餐廳裡盡是頭載斗笠的侍應和梳春麗頭的女顧客,未免太荒謬了吧 (遊戲圖片)

事實上以政治不正確作賣點的作品確實不少,它們諷刺社會對特定文化的偏見,通過極端的誇張化,反而提醒受眾思考歧視的無稽及可悲,加上惹笑的表現手法,因此一向有不少支持者。但這是否就代表我們能夠以此作盾牌,隨意拿各種歧視來開玩笑呢?這種「幽默」一但處理不當,對於每日承受著同樣歧視的人來說,可能會造成二次傷害,令人更難受。

在《South Park: The Stick of Truth》中,玩家可選的職業有戰士、法師、盜賊及猶太人...... 在玩家選擇盜賊時,Cartman 更會說從未見過白人當盜賊...... (宣傳圖片)

遊戲提供了一些選擇給玩家正當經營,又有業報系統,似乎是想平衡遊戲中的負面形象。餐廳不靠非法手段就無法經營下去嗎?那些幽默會否既不好笑又犯眾憎呢?這些都要實際玩過遊戲後才能有結論。本作推出日期仍然未定,但 Google 和 Apple 等平台都規定上架的程式不能有種族歧視的內容,以現時的形勢來看,遊戲隨時會胎死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