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一招 分辨肩䄂撕裂抑或五十肩 物理治療或手術 告別膊頭痛

撰文:健康Easy
出版:更新:

五十肩(肩周炎)深入民心,令不少中年人或長者遇上肩膀疼痛,就當作尋常肩痛或者五十肩,默默等待痛楚消退。然而部分病人其實是肌腱退化,引發肩膀旋轉肌腱撕裂(肩䄂撕裂),若不及時治療,嚴重者或需置換人工肩關節。因此若膊頭久痛不癒,宜及早求診找出病因,醫生檢查時憑着病人一個動作,已可初步分辨旋轉肌腱撕裂還是五十肩。

肩關節能夠穩定平衡,有賴肩膀的旋轉肌腱。原來旋轉肌腱由四條筋連接四塊肌肉而成,像衣袖般包着肩關節,因此肩膀旋轉肌腱又稱「肩袖」或「肩旋轉䄂」。旋轉肌腱讓肩關節得以多方向旋轉、伸展和彎曲等。

旋轉肌腱 退化常見

當創傷或身體退化時,引發肩膀旋轉肌腱撕裂(Rotator Cuff Tears),亦即連接着肩關節肌肉和骨骼的其中一條,甚至多條筋部裂開。其實旋轉肌腱撕裂是常見的退化疾病,因着肩關節活動頻繁,長期使用肌腱就會令其勞損和退化,引致撕裂和痛楚。文獻指出60至70歲者,有三成機會患上旋轉肌腱撕裂,70歲以上更增至六成。臨床所見,退化亦比創傷個案為多。

有部分病例則因為肩峰下緣比一般人尖削,長期刮碰肌腱而逐漸撕裂。至於源自創傷的個案,不乏因為運動、搬抬行李等重物等引發急性損傷,這類患者普遍比退化性的個案年輕。

發病時,肩膀痛楚且難以發力,同時肩關節活動幅度受限,穿衣服等日常生活也有困難,甚至痛至無法入睡,卻有不少患者誤以為五十肩發作。

搬抬重物姿勢不良,或會引致肩膀旋轉肌腱撕裂(圖:Getty Images)

肩膀乏力 穿衣困難

六十多歲的楊先生(化名),熱愛水上活動。他曾經患上五十肩並已好轉,近日卻肩痛再現,肩膀亦無力,以為是五十肩復發而求診。醫生經過問診、檢查及透過碰力共振(MRI)檢視肩關節後,發現真兇是肩膀旋轉肌腱撕裂,連接肩膀棘上肌的整條肌腱斷開了,有幸及時發現,未至於嚴重萎縮。

公眾若然肩痛逾四星期未癒,已不是一般炎症,宜向醫生求診。醫生向病人了解病史外,透過病人舉起手臂的形態,可初步分辨痛症來自五十肩還是旋轉肌腱撕裂。

舉手形態 一個動作助斷症

如果由五十肩引起,病人舉起手臂的幅度有限,即使獲得協助也難以抬高,而且感到關節內的組織出現黏連。不過,旅轉肌腱撕裂的病人卻有可能在協助下抬高手臂,只是垂下手臂時,會突然發軟和乏力。跟另一邊肩膀比較,肌力亦較遜色。除了臨床檢查,借助磁力共振和超聲波,有助評估肌腱軟組織的形態,以及關節是否出現炎症。

確診後,若肌腱處於半撕裂狀態,先採取保守治療方案,包括處方消炎止痛藥,及透過物理治療訓練未受損的肌腱和肌肉,去改善肩關節的活動能力。因為肌腱的血液供應量有限,不夠「血氣」而癒合需時,有可能出現疤痕增生,未必能夠悉數復原受損前的柔韌度和靈活度。

至於整條肌腱斷裂,醫生會按患者年齡,以及對肩膊活動能力的要求,去評估合適旳治療方案,其中一個選項為關節鏡微創手術。手術期間,醫生在患者傷肩打開數個約一厘米的傷口,輔以內窺鏡等儀器,協助接駁及修補肌腱。術後病人需佩戴外展手托四至六個星期,讓傷口逐漸癒合。然後透過物理治療,恢復肩關節的力量。

圖為肩膀旋轉肌腱斷裂患者的肩關節磁力共振影像。左邊箭咀A本為棘上肌的肌腱位置,卻因為整條肌腱斷裂了,縮短至右邊箭咀B處。(圖片來源: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骨科顧問醫生戴希恩醫生)

鍛煉三角肌 保護關節

上文提及的楊先生,他希望繼續享受水上運動,遂接受手術治療。康復後約三個月,加上物理治療,他的肩關節活動能力已恢復七至八成。

如果旋轉肌腱斷開而不加理會,延醫過久,有可能令整體肩膀肌腱失去平衡,手臂骨向上移之餘,肩關節亦隨之嚴重退化,表面軟骨磨損。此時已無法進行手術修補,或需置換肩膀關節,以作補救。

雖然旋轉肌腱會老化,然而勤加訓練肩膀的三角肌,增強肌力,有助減低旋轉肌腱所承受的壓力,保護肩關節。

治療肩旋轉肌腱撕裂有多種不同方案,各有不同成效及副作用,患者如有疑問,應向其主診醫生查詢。

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 骨科顧問醫生戴希恩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