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看90後】無正職等於懶散? 炒散王創辦人:90後醒過我哋

「90後」被劃為一代人的負面標籤,其工作經驗、處事態度,均淪為箭靶。外界對90後劣評如潮,卻有80後老闆黃家俊(Eric)挺身舉出3大平反,直言不少90後寧炒散棄正職,絕非懶散、欠理想;並大讚他們是「互聯網世代」:「只係呢代人先做到!」

在香港「炒散」就是不務正業?80後的黃家俊(Eric),兩年前推出炒散王App,為僱主及僱員提供快速配對平台,每日安排近百名僱員面試,當中不乏90後。經親身接觸90後,他大力為新一代解釋:「炒散唔係懶散!(佢哋)肯做嘢搵錢喎!」
1. 炒散=懶散?
炒散不及全職高薪?炒散是懶人之選?Eric則舉出勤力例子,有90後男生原在名店擔任銷售員,月入1.3萬元,每日工時長達14小時,其後轉投高級餐廳炒散,日做12至13小時,月賺兩萬多元,比正職收入更高。
炒散唔難搵錢,好多90後都會抱住好奇心,趁炒散試唔同行業;加上宜家啲90後好獨立,唔想屋企有負擔,咪炒散當係自力更新。
2. 返一個月工請10日假=貪玩?
「10個有6個(90後)都計劃去旅行。」Eric指,時下廉價機票大賣,年輕人賺夠旅費,就會請大假去旅行。有人工作1個月,馬上請假10日去旅行,令僱主無所適從。畢竟僱主多屬上一代人,習慣傳統「一年請一、兩次假」的模式。
年輕人常呻窮,轉過身卻提起行李旅遊。老一輩總會看不過眼,但Eric認為:「90後搵到錢,都想去旅行、喺facebook放閃,辛苦返工玩吓都好!」他又指,外地生活水平不會太貴,亦不似香港般壓逼。「四周圍行吓,接觸唔同文化,後生仔都想睇多啲嘢!」
作為平台中介人,我會解釋畀僱主聽,宜家啲生活係咁,佢哋(90後)咁勤力返工,又唔係no show。
3. 排公屋=無大志?
香港寸金尺土,安樂窩豈能單靠「睇少啲戲、去少啲日本」儲錢!Eric深諳並非人人能靠父蔭上樓。為求在香港尋找屬於自己的一片空間,基層出身的青年選擇申請公屋。而政府規定申請人必須通過入息審查,故不少90後以炒散謀生,並提出現金出糧的請求。
大好晉升機會擺在眼前,但年輕人卻為公屋而棄前程。Eric表示,曾有一名25歲青年,會考3分,18歲時入職快餐店,其後轉投飲食集團擔任日式餐廳副經理,兩年間坐正成為經理兼打理兩間餐廳,月入逾兩萬元。
不過他卻放棄這份工作,轉而報讀毅進課程,邊做以現金出糧的散工,直至公屋到手才重返正職。
初頭覺得後生仔眼裡好有火,但轉頭為咗公屋,甘願放棄25至30歲嘅黃金時間,但冇辦法都係要向現實低頭。
90後變成樓奴,Eric不禁感到可惜,畢竟土地問題已根深蒂固。但他強調:「90後排公屋好有大志!無法買過千萬嘅樓,就唯有排公屋!」有樓萬事足?他估計,年輕一代容易受父母影響,視上樓是一大目標。不過,他提醒年輕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要緊記自己可以決定自己的人生。
4. 一代不如一代?
Eric從不同行業的僱主口中得知,他們正嘗試習慣新一代的工作模式。他直言,90後將會是未來社會的話事人,僱主僱員應學懂互相包容、體諒。因此,他表示不應負面標籤90後,炒散只是有別於傳統賺錢方式。
因家境清貧,Eric以炒散養家,更曾擔當洗碗工。他憶述,80後遭逢97年金融風暴、03年沙士,經濟不景氣,笑稱有工做已很開心。不過,當年他曾被批評「同阿姐爭飯食」,直至弟弟自立,他把握時間讀夜校進修,成功擔任6星級酒店的行政總管。
兩年前,他與拍檔成立炒散王App,公司員工累積至10人,有一半都是90後。他委派90後負責社交媒體、IT及圖像設計。「請90後唔會擔心佢哋太新,佢哋有嘅係insight(遠見),醒過我哋」!
佢哋玩social media,又識打機、上網做trading,只係90後呢代人先做到。
5. 撇除90後負面標籤
90後上班模式為人詬病,但Eric則為他們平反:「世界上冇最差嘅員工,只有老闆點樣管理同對待員工!」他在公司奉行3大原則,認為讓90後員工在工作能發揮所長,才能留住人才,至今公司流失率是零。
互相尊重:上司提供指引,讓員工有空間自由完成工作。不設打卡時間:「請得員工,就要信任!」Eric堅稱,每名入職的員工,都有責任感。發揮團隊精神:90後總是埋怨加班、下班仍收到上司指令?Eric特別體諒他們,淡言:「工作永遠都做唔晒,一個人一晚要做10個人嘅嘢?當然要發揮團隊精神幫手啦!」
90後絕對唔係廢青,佢哋係有目標、有理想,只係同上一代有少少唔同!
小知識:
1. 甚麼是炒散?
僱主、工作時間不固定,能彈性安排上班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