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eenshot】 家中有個 SEN 小孩

撰文:廖淑華
出版:更新:

Doug的兒子Sam是一名患有自閉症的高中生,自確診後,曾經和這家人友好的朋友都疏遠他們。 有天Sam在校內受到Doug 朋友兒子的欺凌,Doug便到久別未逢的朋友家中相聚,談起當年大家都避開只有幾歲大的Sam,朋友竟然「理直氣壯」地反問Doug:「我應該強逼我的孩子跟不斷大叫還會打人的孩子一起玩嗎?」
Doug回應,「如果你早點讓孩子接觸各種不同的人,你的兒子或許就不會長大後成為這樣毫無同情心的混帳。」

我不認為他或我們應該因此而受到懲罰。

戲劇並沒有誇大現實。

「一直以來我都明白到大家對我們的小朋友不是太認識。」 香港融合教育關注協會副主席蔡雪珍的兒子在兩歲多時發現有自閉症傾向和言語遲緩,十多年來他們努力於主流學校掙扎求存。除了要追上主流進度,應付考試壓力外,更難受的是孩子要承受因不被理解而來的目光和言語。「有時在地鐵內,大家見到小朋友行為『古怪』,第一時間就話沒有家教,其實我們並不是沒有教, 難道要困住他們不讓他們出街嗎?」

全港現時大概有45000名有特殊教育需要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的學童就讀公營主流中小學,在這個求分數的教育制度下,一般小朋友和家長都需要面對無比壓力;而有特殊教育需要小孩的家庭面對的,除了是追趕主流標準的壓力,更是子女因與別不同而受到傷害。

「我很心痛有些人說我的小朋友是『低能』的,我們的小朋友有什麼錯呢?他們很無辜,一出生就有這個『缺損』。有很多東西其實是不用花錢,都可以幫到我們的小朋友;如果大家可以比一份包容,其實就已經幫了我們很多了。」

圖片源自 Netflix 原創劇集《Atypical》

我很心痛有些人說我的小朋友是『低能』的,我們的小朋友有什麼錯呢?他們很無辜,一出生就有這個『缺損』。有很多東西其實是不用花錢,都可以幫到我們的小朋友;如果大家可以比一份包容,其實就已經幫了我們很多了。
香港融合教育關注協會副主席蔡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