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紐約.影評】兵仔愛上美魔女 刻意過頭的文青氣息

撰文:佘漢姬
出版:更新:

評論間會有劇透,慎入。

男主角Thomas出身大富之家,但就對紐約上流社會抱着不屑。(《心跳紐約》劇照)

少爺仔的無病呻吟

一對年輕情侶在美術館約會,談對這個城市的想法,談未來的前景,文青氣息撲面而來,很是浪漫。但其實只是兵仔伴娘娘,女方不帶真情,男方的溫柔也非誠心誠意,滿腦子盡是回味8月8日那天與娘娘共度一宵的良辰美景。外表草食的男主角Thomas原來是富商之子,父親是出版大亨,母親愛搞上流party。立志做作家的他覺得格格不入,從豪宅搬去舊樓,靠幫人補習維生。話雖如此,事實上少爺仔生活無憂,家人隨時準備好接濟,也不見他有認真動筆寫作。有日,被娘娘拒絕,升級失敗,少爺仔回到家裏,發現隔離屋搬來一名怪叔叔,話要做他戀愛顧問。又有日兵仔同娘娘去夜店,巧遇阿爸與他的情婦。情婦年過40仍然芳華絕代,男主角一秒愛上拋開娘娘,搭上美魔女夜夜火辣滾床,發展一段幫阿爸戴綠帽的禁忌之戀。

父子之間的疏離,歸根究底竟是非常老土的原因。(《心跳紐約》劇照)

睇緊《真情》

影片有着活地亞倫式氛圍,一整個愛情小品的概念。但看到後段你會發現原來被騙,上述一切都不過是煙幕。點解同老豆關係疏離?因為你不是親生的呀!男主角的身世才是整部戲的重點,甚麼做兵,甚麼禁戀,都是用來襯托他有幾「特別」。英文片名叫《The Only Living Boy in New York》,說得好像很有深意,很有詩意,說得男主角一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樣子。但講到尾卻來個TVB式反高潮,阿媽想當年那一夜…最後再來個大團員結局,所有男主角煩惱的事都一一隨着身世大白迎刃而解,皆大歡喜。片長一個半小時,等於睇了3集《真情》。

這一幕讓人想起《心跳500天》入面男女主角常去的唱片店。(《心跳紐約》劇照)

致敬自己舊作?

當年同樣是馬克韋伯(Marc Webb)執導的《心跳500天》((500) Days of Summer)何其到肉,透徹地描寫現代大都會愛情,離合的理想與現實,男性觀眾看得零舍有共鳴。可惜經過兩集Andrew Garfield版《蜘蛛俠》(The Amazing Spider-Man)的沖刷,導演鏡頭下的「文青」,似乎早已失去了靈魂。一樣有城市的景致,一樣有多首老歌襯托,然而無論怎麼用力,都比不上那年的The Smiths、那年的宜家傢俬。從首部長片《心跳500天》開始導演就專挑長相沒有「攻擊性」的男演員,刻意將過去的自己投射在男主角身上(今次的少爺仔Thomas不知巧合還是故意跟導演同姓),然而靠自己的戀情供應靈感好容易無貨,除非你做到像Taylor Swift一樣停不了的愛。同樣的前度,同樣的套路,一次是浪漫,兩次是淡然,三次就開始生厭,無法長期消費。倒是他上一部《天賦的禮物》(Gifted),看得人較為舒服。

神秘鄰居身分揭盅的一刻,讓整部電影變得平庸。(《心跳紐約》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