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一個道歉.影評】「對唔住」解決不到問題 哪法律呢?

撰文:01撐場
出版:更新: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星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撰文:陳藍

查實講句Sorry有幾閒,香港的服務業「唔該前、唔該後」,日本人亦興來句「すみません」,但有時太多的讓步就會被視為弱者,尤其戲中的兩個大男人,背負住種族和歷史仇恨,不是一句「對唔住」就解決所有問題。是的,入場前最好了解一下中東的局勢,方便投入戲中情節。

【編按:以下內容含劇透。】

《給我一個道歉》電影劇照

Tony因為Yasser一句「混蛋﹗」,認為對方羞辱他,觀眾心想何必小題大做,實情Tony是黎巴嫩基督徒,而Yassar則為巴勒斯坦的難民,督信伊斯蘭教。兩邊宗教在1975年的黎巴嫩,發生長達15年內戰,雙方的仇恨早已根植每個黎巴嫩人心中,即使現時黎巴嫩為聯合政府,兩個宗教代表都有份執政,但內心矛盾根本從未解決。Yassar於戲中第一次打算致歉時候,Tony按捺不住爆了句「你應該被沙龍在集中營殺死。」道歉不成,Yassar更揮拳打傷對方,最後事件放上法院放上傳媒頭版,由二人小事引發到社會衝突。前以色總理沙龍在巴勒斯坦人心目中,等同「種族屠夫」,1982年,他揮軍入侵黎巴嫩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根據地,殺了多達2,000名巴勒斯坦難民,大家可想像Tony說的那句話對Yassar,對巴勒斯坦人的殺傷力有多大。 
 

《給我一個道歉》電影劇照

電影為黎巴嫩史上第一套獲提名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獲此肯定不無道理,導演Ziad Doueiri要駕馭這類民族題材,又要梳理剪不斷理還亂的中東歷史,更要讓國際觀眾看得入心,絕對是一次高難度挑戰。電影的套路不算新鮮,就是不斷推動兩位主角間衝突營造緊張劇情,故事愈深發展,觀眾的視角及反思隨之變化,此類風格跟同樣來自中東,早在國際享負盛名的伊朗電影,有異曲同工之妙,作品寫實揪心,當中的社會問題成功牽動觀眾情緒。雖然中段略帶刻意和煽情,不過對於只片面了解黎巴嫩局勢的海外觀眾來說,就更易代入主角的處境和內心掙扎。然而電影亦有瑕疵,兩名主角的律師原來是父女關係,但導演沒有太多筆墨描寫下,浪費設定之餘亦顯出只為製造更多人物衝突,確實有點畫蛇添足。

《給我一個道歉》電影劇照

電影英文片名《Insult》(羞辱),比香港譯名《給我一個道歉》更傳神,戲中二人由互相的言語之辱,到對簿公堂後,雙方律師為了當事人,搜挖出更多証據証明二人的人格及羞辱動機,最後TONY老婆的內心瘡疤亦被公開揭示,環環相扣的羞辱誘發更多的仇恨。電影的主題多少跟數月前落畫的《廣告牌殺人事件》一樣,戲中沒有極端的反派和正派,主角們都任由憤怒讓仇恨無止境滋生,而化解的方法從來不會是以暴易暴,反之是最老土亦最難做到的──自我和解。電影後段講述Tony有個初生女兒,正正象徵新生和希望,下一代有好的環境生長,並非解決巴勒斯坦人,而是學會中止仇恨,法律始終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世事從來可以改變的,就只有自己心態。說穿了 ,其實即使講句「對唔住」都是解決不了問題。

法庭是否公平解決所有問題?筆者看到的是,法律有時會適得其反招致更多衝突,尤其遇着不理解、富爭議性的判決,更令人摸不着頭腦,憤怒之心亦油然而生。黎巴嫩看似跟我們香港人有超遠距離,但能夠膽講句,我們的城市有日不會發生戲中同樣事情嗎,who knows?

《給我一個道歉》電影劇照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