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銃夢:戰鬥天使】占士金馬倫監製 進化版《阿凡達》技術求逼真

撰文:王誦賢
出版:更新:

今年3月上映的《挑戰者1號》(Ready Player One),奧斯卡金像導演獎史提芬史匹堡(Steven Spielberg)透過虛擬實境帶影迷走入2045年的科幻世界;另一邊廂,擅長拍攝科幻電影,如《未來戰士》及《阿凡達》的占士金馬倫(James Cameron)將監製電影《銃夢:戰鬥天使》(Alita: Battle Angel),無獨有偶,兩位大師級導演今年的作品,都是以未來作背景。

《銃夢:戰鬥天使》改編自日本漫畫《銃夢》,由占士金馬倫擔任電影監製。(網上擷圖)

《銃夢:戰鬥天使》改編自木城幸人所創作的日本漫畫《銃夢》,電影故事發生在26世紀的未來世界,Dyson Ido博士在某處的廢鐵推中發現了一個喪失記憶的女性機械合成人「艾莉達」的頭顱。於是博士將她重新修復,為她展開新生活。雖然博士極力勸阻她,著她不要尋找過去,但艾莉達卻沒有理會,於是最致命的威脅正步步進逼。

在預告中,Dyson Ido博士發現了一個喪失記憶的女性機械合成人的頭。(網上擷圖)

從首條預告中可以見到,艾莉達有著超強的戰鬥技能,其速度非常迅速。除了艾莉達外,預告片中還展現了不同的機械人,奉命獵殺她。於是,這或許迫令艾莉達需要找尋更先進的身驅,從而對抗狩獵她的機械人。

艾莉達希望尋回喪失了的過去記憶。(網上擷圖)

《銃夢:戰鬥天使》次回預告

據了解,《挑戰者1號》的拍攝與《銃夢:戰鬥天使》截然不同,或者這就是導演本身的風格上不同。從網上製作資料可見,《銃夢:戰鬥天使》的拍攝及製作方法是源用占士金馬倫拍攝《阿凡達》時的技術相同。當時阿凡達的逼真造型,正是占士金馬倫透過融合攝影機系統(Fusion Camera System)、面部動作捕捉儀器(Facial motion capture)及SimulCam(協同工作攝影機)。透過SimulCam拍攝,製作團隊能同時把電腦圖像(CGI)製作出的虛擬場景與即時拍攝的內容融合,使整個拍攝更為真實,及更準確與有效地拍攝大量需要後製視覺效果的片段。據了解,占士金馬倫在開拍電影《銃夢:戰鬥天使》前的十個月,一直在研究此新技術,從而能使這部電影拍攝得更完美。

據了解,《銃夢:戰鬥天使》的拍攝的技術與《阿凡達》相同。(劇照)

其實《挑戰者1號》的拍攝手法同樣不簡單,導演史提芬史匹堡聯同透過Industrial Light & Magic特效公司一同監製電影的視覺效果。該公司一共獲得超過25座奧斯卡技術獎項,亦是唯一一間獲得美國國家科技獎章的特效公司。導演於英格蘭伯明翰的Digbeth和Jewellery Quarter及美國俄亥俄州實景拍攝後,再以3D動畫混合製作Oasis的虛擬場景。據了解,當時史提芬史匹堡每週都會與特效公司進行三次,為時三小時的會談,他曾表示,「這是我自《雷霆救兵》以來做過最難的特效」。

當時占士金馬倫透過Fusion Camera Syste、Facial motion capture及SimulCam三大機材拍攝《阿凡達》。(網上圖片)

可見,兩齣電影的製作確實一絲不苟。而占士金馬倫的新作《銃夢:戰鬥天使》,其拍攝技巧或會比《挑戰者1號》來得更自細及精準,看來占士金馬倫及其團隊,再一次,將視覺效果提升到另一個全新的水平,影迷有眼福了。

《銃夢:戰鬥天使》的製作相當認真。(網上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