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異博士】「古一大師」泰達史雲頓:「中性」才是最適合我的性別

撰文:佘漢姬
出版:更新:

《奇異博士》(Doctor Strange)的古一大師(The Ancient One)在原作漫畫裏是一名亞洲男性,電影版大膽起用英國女演員泰達史雲頓(Tilda Swinton),引來質疑。泰達認為不應該刻板地劃分這個角色的性別(Gender),皆因古一超越千年的智慧、思維,才是定義他/她存在的素質。「男」、「女」、「雌」、「雄」的外在符號,在本質面前,還具甚麼意義?

有關「古一」(左)轉換性別的爭議,由決定起用泰達史雲頓開始一直發酵到現在,其實性別又是否這位活過千年的大師最重要的素質?(Marvel圖片)
泰達今個月中曾與《奇異博士》班底一同來港宣傳,以西裝造型出席活動。(符祥定攝)

媒體愛用「中性」(Neuter)、「雌雄同體」(Androgynous)來形容泰達史雲頓,瘦長的手腳、淡得發亮的膚色、俐落的五官線條,帥氣的短髮,是我們印象中的她。可泰達並不是從初如此,在演戲的路上,時機也好,緣分也好,她邂逅了「Ella」和「Orlando」,被父親Sir John Swinton、時尚先驅David Bowie和法國藝術家Claude Cahun多重交錯影響下,「中性」的泰達才緩緩破繭而出。

早期泰達的角色仍然是「傳統意義」上的女性,有時候「她」連名字都沒有,《Caravaggio》的「她」是妓女(上)、《War Requiem》的「她」是護士(下),在《The Last of England》的「她」年輕的女孩。(網上圖片)

泰達於1985年參演由英國抽象導演Derek Jarman的獨立電影《Caravaggio》出道,之後幾部作品幾乎都是與Jarman合作,令她早早便與「藝術電影」掛鉤。這個時候的泰達還留有一把突顯她蘇格蘭血統的長髮,而角色還停留在「傳統女性」被害者身分的陰柔面。直至她演出電視短片《Man to Man》,飾演一名在納粹德軍統治下被迫男扮女裝過活的婦人「Ella」,第一次在大眾的目光下進行「雌雄同體」的演化。因為《Man to Man》裏的精湛演出,泰達被女性導演Sally Potter點名出演改編自英國作家吳爾芙(Virgina Woolf)半自傳小說的《Orlando》,飾演由男變女、永生不滅的主角「Orlando」。

泰達第一次在幕前的性別模糊化,可以追溯至1992年的電視短片《Man to Man》。(網上圖片)
改編自英國作家吳爾芙同名小說的《Orlando》,主角百年在人間,是男是女,非男亦非女。(網上圖片)

此後泰達的中性形象確立,戲路亦更加多元化。在2005年泰達接拍商業大片、改編超級英雄漫畫的《魔間行者》(Constantine),她的天使加百列(Gabriel)除了性別不明外,亦分不出絕對的正邪。《魔間行者》讓主流的電影觀眾接觸到泰達的魅力。多產的泰達後來拍了兒童書改編的《魔幻王國》系列(The Chronicles of Narnia)、得獎作《敵對同謀》(Michael Clayton)、《我兒子是惡魔》(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奇幻逆緣》(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 、《永生情人》(Only Lovers Left Alive)等多部代表作。

聖經沒有為大天使加百列定下性別(天使甚至可以是無形),只是後世多以男性形象詮釋,《魔間行者》最終選擇了泰達來飾演。(網上圖片)

在一次與時尚雜誌《W》的訪談中,泰達指自己的童年對父親的着裝,特別是線條筆直的軍服大感興趣,遠超過對母親晚禮服的好奇。「父親和David Bowie都是我的時尚偶像,我們擁有同個星球的基因。」因此在公開場合,泰達最常穿着西式套裝,不為性別局限美麗。「人們都以沉悶的方式談論『雌雄同體』這個詞,我倒是覺得Cahun的解讀最為有趣,她看穿『雌雄同體』的表達存在無限的可能性。」Cahun在20、30年代創作出一系列黑白自拍照片,她光頭、大多數時候穿上玩味的劇場服裝,跨過性別的門檻。在她的自傳中寫道:「洗一洗手上的牌,男性化?女性化?視乎情況而定,只有『中性』才是最適合我的性別。」對泰達塑造「古一」的啟示,在百年之前早就出現。

法國藝術家Claude Cahun影響泰達對「中性」一詞的解讀。(網上圖片)
泰達演繹的女性有一種張力,時而堅定,時而脆弱。(網上圖片)
泰達的中性美讓她有機會挑戰更多不同類型的角色。(網上圖片)
濃妝艷抹的泰達反而令觀眾感到驚訝,「中性」也成了刻板印象?(網上圖片)
既然已參透了性別的界限,泰達表示:「我已經很老,我愛演很老的人物」。(網上圖片)
泰達的角色總有種優雅,周遭的空氣彷彿凝滯。(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