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王‧影評|傳記片框框下依然引人入勝 男主角光芒四射有影帝味

撰文:陳穎思
出版:更新:

傳奇歌手或演員的傳記片一向有價有市,近年最成功的是《波希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全球大賣9億美元票房,造就飾演Freddy Mercury的Rami Malek成為奧斯卡影帝。
今年輪到「貓王」皮禮士利(Elvis Presley)的生平被搬上大銀幕,由風格華麗誇張的大導演巴茲雷曼(Baz Luhrmann)執導,找來半紅不黑的偶像演員奧斯汀畢拿(Austin Butler)扮演這位一代巨星,本來因為其外貌跟「貓王」相差甚遠而期望不高,卻被其精彩演出而震撼到,雖然脫離不了傳記片的套路,《貓王》(Elvin)但依然引人入勝。

《貓王》以湯漢斯(Tom Hanks)飾演的「貓王」經理人Col. Tom Parker的角度說故事,設定可能有點奇怪,但不至於影響整體觀感。(劇照)

《貓王》最特別之處,以湯漢斯(Tom Hanks)飾演的「貓王」經理人Col. Tom Parker作為敘事角度,除了交待「貓王」成長時的經歷,之後都由Tom Parker的視覺說故事,這個設定可能有點奇怪,但不至於影響整體觀感。片長160分鐘,前半小時交代「貓王」發跡過程節奏明快,尤其是他童年受黑人音樂啟發與第一次演出的交錯表達,張力十足,成功帶觀眾投入其中。

奧斯汀畢拿示範如何用演技搭救外表上的不足。(劇照)

但之後花了不少篇幅去講述「貓王」在民權運動與演藝事業之間的掙扎,假若你期待的是「貓王」幾首金曲如何誕生、或有更多震撼人心的表演,就會感到劇情有點拖沓,這部電影絕非態度正面的巨星誕生故事,而是更多呈現巨星背後的心理掙扎,還有面對政治、家庭及經濟問題的種種壓力。

更多精彩劇照

+29

作為史上最偉大的偶像,雖然已經年久遠,但「貓王」的生平事跡仍是不少人熟悉的歷史,與其看複製出來的表演,電影更多呈現他的心路歷程也是正確選擇,後半部講到他當兵回歸轉型當演員、結婚生女、再次回歸樂壇,其實都脫離不了傳紀片的慣常處理手法,而導演沒有刻意美化或黑化「貓王」,而是將他描述成一個單純熱愛音樂的人物,身邊的人和事令他身不由己,到死都非他選擇,不認識「貓王」的觀眾應該都會看得揪心。

戲中講述「貓王」跟B.B. King及Little Richard的交情部份亦相當精彩。(劇照)

這類型傳記片難以突破,所以選角很重要,奧斯汀畢拿十幾歲便出道,當年靠演出迪士尼青春劇走紅,但之後就無以為繼,半紅不黑了很長一段時間,所以當初選他演「貓王」亦惹來不少爭議,外貌與氣質都不靠攏,但他以實力說服觀眾,唔似樣就Chok到神似,眼神、歌聲、舞步每個細節都盡力去做,Rami Malek能夠成為奧斯卡影帝,奧斯汀畢拿至少要有個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