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反性別定型後無來者 日本興起「無性別男孩」

撰文:佘漢姬
出版:更新:

2003年4月1日,傳來哥哥張國榮離世的消息,人人以為只是愚人節一則惡質的玩笑,始料不及那一個晚上香港真的失去了一顆再難擁有的明星。聽他的歌,看他的電影,誠然是一代香港人集體的回憶。張國榮在舞台上丶鏡頭前游走性別的界限,打破性別的枷鎖,那份悠然自得是學不來的,亦難以忘懷。

不單上在音樂上,哥哥在電影裡頭敢於嘗試不同的造型,《霸王別姬》裏面花旦的嫵媚,身上同時有着男性和女性的性別符號。
《倩女幽魂》的孱弱書生寧采臣,便打破了人們對超凡剛強男主角的既定想像。

飄逸的中分長髮丶艶紅色的高跟鞋丶帶點沙啞的柔柔細語還有《霸王別姬》裏面花旦的嫵媚,張國榮身上同時有着男性和女性的性別符號(gender code)。在陰柔底下,他沒有捨棄男性一面的自己,有人叫這種融合做中性丶雙性丶跨性別。觀乎現在的香港演藝圈,已經再也找不到了。(最為接近的應該只有明哥黃耀明)

《東邪西毒》中的哥哥長髮配鬍鬚,中性路線的打扮重新定義了西毒歐陽峰的武俠形像。
《春光乍洩》的何寶榮,哥哥細膩誘人的演繹,令人對男同性戀之間愛恨纏綿心領神會。

在英國接受教育的哥哥或多或少受到Glam Rock時代提倡中性/反性別定型的風潮影響,可惜風潮領軍人物David Bowie去年年初亦已與世長辭,另一位走中性路線的代表人物Pete Burns也在同年10月殞落。新一代藝人當中,美國歌手Lady Gaga丶Adam Lambert或許是最有意識拒絕被傳統性別觀念拘束的例子。

Adam Lambert的舞台服裝偏向華麗及中性,有意識拒絕被傳統性別觀念的拘束。(Getty Images)

80丶90年代的香港深受日本文化影響,早期的哥哥也有點Johnny's 藝人的味道,青嫩可愛取代粗豪剛陽。後來流行由Glam Rock進化的視覺系樂團,化上濃厚的妝容,為視覺帶來衝擊,也有種性別扭轉(gender bending)異曲同工之妙。演化至今,日本興起了無性別(Agender)男孩,他們打扮像女孩,又不願成為女性,喜歡的對象男女皆可,只想享受性別丶時尚的自由。

日本近年越來越多無性別男孩,有的以KOL姿態進軍娛樂圈,時常在綜藝節目中亮相。(Instagram圖片)

細數世上多少不甘被性別觀念束縛的例子,紅不一定是女,藍未必是男。但說到底,有一種性別叫張國榮,是哥哥獨有的美態,在香港這個快被保守觀念吃掉的都會,後無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