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香港發展創新科技?我每天操練的試卷都在禁止我的創意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李濬閣(應屆文憑試考生)

學習,就一定是重複和單調地,作考試的奴隸嗎?創意科技,可以是單單投放幾億元成立基金,或是批出數千萬作為 STEM 計劃經費,就能夠在本港落地生根嗎?

作為一位中六學生,我不得不質疑自己所學是否能在未來社會中有用處。每天每課的唯一內容,就是操練歷屆試卷和進行小測。這是學習知識嗎?是學習考試吧。

似乎整個教育制度犯了一個極嚴重的錯誤——究竟是為了提高考試成績而學習,還是為了檢驗學習成果才考試呢?這並不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而是一道任何人憑良心均能正確回答的設問題。考試,原本就是以標準程序和方式考核學生特定範疇知識的方法;是先由學生學會知識,然後以測驗考試去考驗他們對知識的熟悉程度,以至應用能力。考試本應是對知識水平的有效測量方法。

可是,在香港教育制度之中,考試的角色從學習的檢驗方式,變成學習的軸心。由於學校不斷受到來自家長、教育團體以至學生自身保障學生成績的壓力,而單單教授足夠的知識又不可能在現有的考試方式中令學生奪得最佳成績,故學校必須透過操練歷屆試卷,甚至是模擬試卷等等,才能令學生能夠在考試場上無可匹敵,得到最佳成績。結果整個文憑試高中課程變得考試導向,為考試而讀。

這種以考試為本的課程,唯一結果就是使得課程的重心從現實知識,改為考試技巧。而這種課程是對學生百害而無一利的。當數學科教授的不是數學技巧,而是如何用最快方法找出所需多項選擇題選項;或者通識科研討的不再是時事議題,而是從考評局的所設下的答題框架中奪得最高分數時,學生會在脫離現實的課程中失去對學科的興趣。

課程以考試為本,結果就是使得課程的重心從現實知識,改為考試技巧。(資料圖片)

2015 年文憑試中國語文科閱讀卷《論趣》一文中,作者指出:

我們這種受考試取分數的機械教育,不容易啟發一人的靈機。
林語堂

我難得深表認同一篇在考試卷上的文章。做自己沒趣的事,自然不能觸發靈機。人類學習,本來是為了滿足我們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有學習的機會,本應是快樂的、令人鼓舞的。但為什麼香港學生讀書竟然不感到特別快樂,反而感到有壓力呢?

我認為歸根究底,這是因為本港的教育制度未能引起我們的興趣,甚至使得我們對考試抗拒。以物理科為例,本應鼓勵學生探究科學知識,進行實驗,探索未知的科目,竟然要透過不斷進行機械式地對歷屆試卷進行操練,才能獲得佳績,這是科學教育的本意嗎?這種制度的其中一個後果,就是令學生只能在毫無興趣的試題海中,慢慢迷失方向,結果沉淪海中,最後活生生被浸死。

要是你真的冷血得面對學生壓力過大,以致學生自殺的問題,還能保持冷靜的話,那麼我跟你談這種教育方式另一項影響更為深遠的弊處——這種制度實在不利發展創意科技。

這種教育方式能夠發掘出未來社會所需的創科人才嗎?香港的教育實在容不下舉一反三者,容不下創意。數學選擇題是不需要創意的,混合計算機程式和答題技巧便能以最快時間取得滿分。中文閱讀卷是容不下創意的,就算是文章作者答題,答得和設題者的思路有所區別也是零分。通識卷更是嚴禁創意的,稍為偏離答題框架便能令考生的心血付諸流水。這種考試方式固然能篩選出最能答題的機械人,但機械人能有創意嗎?沒有創意的機械人能做創意科技嗎?

就算有創科人才,他們能在香港的教育制度下繼續受訓練,以致發揮自我,突圍而出嗎?幼稚園要準備升好小學,小學要預備呈分試,初中要確保能選到心儀科目,高中又要考好文憑試。就算有人才,他們能在忙碌的學習生活中,抽出時間發揮他們的創意嗎?在望子成龍的家長看來,子女的創意和考試分數就有如魚與熊掌,二者不可兼得,自然是捨創意而取分數者也。要是到大學才能發揮創意,不是滄海遺珠嗎?

香港的教育實在容不下舉一反三者,容不下創意,不利發展創意科技。(資料圖片)

最後的問題是最嚴重的,影響最廣泛的,也不只是影響創意科技的發展,而是根本上在浪費萃萃學子的時間。若然你是個在工作的成人,說實話,你中學所學有多少是你現時工作中用到的呢?借問有什麼工作需要每天計算三角形外接圓的角度呢?或者有什麼崗位需要不僅需要把文言文倒背如流,還要每隻字都譯成白話文呢?或者是真的有需要這些技能的工作,但我肯定絕大部份都不需要,但他們是每位學生若要通過考試,必須熟練的知識和技巧。

反而如何正確、有效地使用電腦軟件,甚或如何編寫程式這類看似在未來世代中必須的科技知識,在整個各種文憑試課程中竟然只有通訊及資訊科技科中有教授。我不知道學生能否在日常生活中補充這些知識。我只知道我曾經見過有老師將一道位於學校內部網絡的捷徑電郵給學生,要求學生在家中開啟。這種看似可笑的小事,卻正正能引證現今科技教育的不足。教育的本義不是要裝備學生面對未來的挑戰嗎?現在這種教育卻是把無用的知識塞給學生,卻忽略了真正實用的知識。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所謂創科人才不是投放數百萬,或者玩數堂的機械人就可以練成,而是需要從小培養。只有對現時教育制度進行大規模改革,才能令本港在充滿新科技的新世代中保持競爭力。八達通這種十多年前的創科項目都不懂用,還談什麼創科政策呢?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