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縱火.博評】別太依賴常識——知易行難的新聞工作

撰文:李立峯
出版:更新:

星期五傍晚港鐵發生罕見縱火事故,多人不幸受傷。
不出 3、4 個小時,警方確認疑犯有精神病病歷,翌日,警方再確認疑犯患有妄想症。
星期五晚,一些朋友已在 Facebook 回應,為什麼要立即注視疑犯是否精神病病患?也有論者很快指出,警方發放有關疑犯病歷的訊息,有侵犯私穩之嫌。
同時,在未有全面理解事情之前,警方及傳媒對精神病病歷的重視,容易加深市民對精神病患的偏見。
先不論星期五晚的新聞,籠統地說,突發新聞,從來都特別容易不自覺地強化社會上已經存在的偏見。

在未有全面理解事情之前,警方及傳媒對精神病病歷的重視,容易加深市民對精神病患的偏見。(資料圖片)

依賴文化常識 強化社會偏見

從前,大學一年級學生學新聞,老師會提到的最基礎的概念之一,是 5W1H。任何新聞事件都有 who、what、when、where、why,和 how。在這 6 項中,「why」有點與別不同。其他 4 個 W 一個 H,都指向較為客觀的事實,但回答「為什麼」,卻要求新聞報道穿越事情表面,把事情的「所以然」說出來,做到這一點,新聞的功能才可以從幫助市民認知事實,進展到幫助市民了解事情。所以,一些新聞學學者會說,「為什麼」在5W1H裏是最重要的。

但解答為什麼,也是新聞報道最困難和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歸根究底,新聞講求時效。學者研究社會問題,動不動花數年時間,到最後還要告訴你問題太複雜,尚待更多研究。警方調查一宗事件,也隨時花數個月,新聞媒體卻要盡快為市民提供答案。這工作不易,媒體要面對的速度問題,不只源於商業壓力和同業競爭,同時也基於市民求知心切,媒體提供不了答案,市民不一定會耐心等待,可能的結果是謠言四起。星期五晚,網上不是很快就有傳言,說縱火者很像當日另一單聳人聽聞的新聞事件的主角嗎?

新聞媒體用什麼方式在極短時間內為事件提供解釋呢?大家可想想自殺新聞。一個人為什麼自尋短見,可以是非常複雜的問題,但記者卻要在幾小時甚至更短時間之內得出一個說法,結果是,記者自覺或不自覺地依賴於一些「文化常識」,年紀輕的自殺,不是學業壓力、感情問題,就是家長管教過嚴。中年人輕生,最可能是負債或婚姻出問題。老年人自殺,最大可能性包括因病厭世或忍受不了孤獨。從這些常識出發,如果在死者的親友鄰居之間聽到什麼相關資訊,有關自殺原因的說法就出來了。

不是所有文化常識都有問題。自殺新聞中的青年人,常被形容為品學兼優,工業意外中的死者,十居其九是好爸爸,這些描述都基於某種文化常識。它們有點陳腔濫調,但沒有什麼人受傷害,對死者也算是一種尊重。不過,在任何社會,有些「文化常識」會涉及對特定群組的偏見。例如當南亞裔人士犯罪時,報章很多時候都會在標題裏提到疑凶的族裔身分。為什麼犯人的族裔身分要放在標題?有人會說,犯人的種族身分,就如年齡性別婚姻狀況一樣,是客觀事件,但問題正在於,一個人有那麼多特徵,為什麼某些特徵特別容易在標題出現?在只得十幾二十字的標題中出現的資訊,就是被視為最重要的資訊。而有意無意也好,若社會上存在着「擁有這身分的人,危險程度較一般人高」的觀念時,把該身分視為最重要的資訊加以強調,就會強化既有的觀念。

傳媒只要提到疑犯的精神病歷,就算完全不加以強調,有偏見的人也可以自行將其放大。(資料圖片)

傳媒自制以外 讀者可以做什麼?

回到星期五晚的事件,沒有媒體開宗明義地把事件歸因於疑犯的精神問題,就有關問題查詢的記者或起題的編輯,也未必有這種想法。但所謂文化常識,特點之一就是它總是不為意地或「自然地」出現。星期五晚事件發生,有人很自然地想到精神病患的可能性,當得知疑犯原來真的具相關背景時,一些媒體很自然地把相關資訊放到較顯眼的位置,然後有些讀者會很自然地覺得整件事有了一個解釋。

要承認的是,指出以上的現象容易,要談論如何處理則困難。這篇文章不談警方的處理手法,論新聞工作的話,首先,沒有人可以完全擺脫自己的文化常識,如果是星期五那種情況,要所有記者不問有關精神病歷的問題,既不切實際,也不一定恰當。固然,傳媒應該小心在意,不要無意間把事情過分簡化,在沒有全面的理解前,疑犯是否精神病患,若是事實,可以報道,但不是一件特別值得強調的事(公道點說,在即時新聞之外,翌日報章的報道文章,極少把精神病這點放到標題,但「喪男」或「怪漢」這種字眼,是另外的問題)。

但傳媒自制,不等於就解決了問題。今天,新聞資訊在大眾傳媒和網絡之間循環流通。林鄭月娥不懂在地鐵用八達通出閘,本來也只是三數秒的電視新聞影像而已,但在網絡可以高速發酵成討論熱點。同樣,傳媒只要提到疑犯的精神病歷,就算完全不加以強調,有偏見的人也可以自行將其放大。

說到底,問題不只是如何處理突發新聞。平時,傳媒有做過多少探討不同類型精神病患者的處境的報道和分析?星期六,同事譚蕙芸在 Facebook 分享了她多年前替《明報》所寫的,有關精神病患的文章,《端傳媒》推了兩篇去年台灣一連串隨機傷人事件發生後的評論,也是談論媒體和輿論如何看待精神病患的問題。正面點看,在事情發生至這篇文章完成的 30 小時之間,容易強化社會偏見的內容出現得快,呼籲大家小心在意的內容也出現得快。但另一方面看,我們的媒體對精神病的探討始終不夠多。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