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環保殯儀 重構喪禮的真正意義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創新、環保及可持續發展是現今社會所追求的大方向。
究竟傳統封閉的殯儀業如何能配合香港人的需要呢?

最近本人參與了一個獨特的環保喪禮,沒有多餘的一次性消耗用品,殯儀物品包括麻布袋吉儀。(作者提供圖片)

文:范寧

最近本人參與了一個獨特、全面地依照先人喜好及後人意願去執行的環保喪禮,沒有多餘的一次性消耗用品,殯儀物品包括循環再造紙製造的「再生棺」、麻布袋吉儀(重用)、小型玫瑰盆栽擺設、柏樹、森樹、桂花、正值季節的茶花替代鮮花牌,盆栽用後送回農場繼續種植;親友圍坐在小圓桌、閑談往事舊情、賞花品茶,亦可在展覽角回顧先人的重要遺物、看生平軼事……這個環保喪禮在社交媒體得到非常正面的大迴響。

香港的環保殯儀發展絕對濟後於日本、南韓、中國、台灣等地。從台灣的經驗中,他們需要在社區推動及政府政策相配合下,才能在十年間將環保殯儀發展達到佔市場的大約10%。香港人追求自主,對服務的質素要求極高,但礙於對死的忌諱,同時缺乏個人及社會層面的生命教育,對喪禮真諦一知半解,因此未能將中國文化中的「福蔭」加以生活化。殯儀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重要人生大事,基於忌諱或無知、便不懂怎樣去要求,這使殯儀行業停留於公式化的因循局面!結果是大部分人得不到一個真正屬於自己和家人需要的喪禮,更何況是有環保元素的呢!因此,只有積極透過社區推動相關知識及重構喪禮的真正意義,才能令環保殯儀有所發展。

先來反思喪禮的精髓是什麼呢?喪禮是一個彰顯先人一生的生命頌禮,傳承先人一生的信念及精神,從而凝聚家庭的愛的一個重要聚會;與此同時,家人及親友能夠在溫馨的情景中共同分享先人的逸事,肯定其一生的貢獻,讓其愛及精神成為大家生命的動力,這樣更能讓後人釋懷,及早重回正常生活。因此,關鍵的是這喪禮是否先人自己作決定,或是後人籍藉着先人的意願及家族的需要去構建的頌禮,如何將先人的智慧,一些觀念和價值傳承下去。現今殯儀業所提供的標準式或套餐式的服務,是沒有可能可以做到上述所說的效果。

喪禮是一個彰顯先人一生的生命頌禮,傳承先人一生的信念及精神,從而凝聚家庭的愛的一個重要聚會。(作者提供圖片)

而福蔭這事,中國最傳統的想法是不是風水尤關或口惠而實不至呢?細心想福蔭是我們為後人送上的保護、祝福和愛!現在大家都關注生活的環境,害怕我們的小孩和將來的子孫會生活在嚴重汚染、沒有樹木花草和清潔水源的世界。如果大家知道90%以上的香港人都是火葬,你會否還選擇砍伐大樹來陪葬?一年有四個維多利亞公園大小的森林,隨香港人的先人一起消失!還有一次性消耗的資源,如四十萬套白衫白褲白鞋,五百萬封吉儀,和四十輛滿載鮮花的雙層巴士,還有殯儀公司為家屬、親友提供的一次性消耗品、如膠樽裝水等!

香港缺乏土地,骨灰龕或土葬墳場,在可見將來是不可能滿足到市民的需求。因此政府近年積極推動「綠色殯葬」,但是不得不說公眾的印象中,以為海葬或花園葬就等同環保殯儀,這導致大家誤解及忽略全方位的環保殯儀,包括環保棺和其他禮節上符合環保亦不失莊重的禮儀。

環保殯儀是切合現代香港人需要的,因為大多市民追求自主、多元選擇及以客為尊的高質素服務。在此必須再強調,進行一個有自主計劃(無論是先人决定或後人决定),經過認知、選擇及不被誤導的情況下去做的喪禮,必定會打破「套餐」的規限,自然有環保的元素!因為減少無謂、不必要或不設切合個人或家庭需要的消耗。此外香港審計署於2015年《審計署署長第六十五號報告書》中明確指出環保棺(以再造紙製成)相對於傳統棺木(以木材製成),較為環保,而火化所用的燃料及時間亦較少。報告亦認為儘管環保棺木有很多優點,但普及性低,故此「食物環境衛生署」有需要探討及採取更有效的措施,克服困難,並推廣使用環保棺及加強推廣環保殯葬。可惜「食物環境衛生署」於2016年5月10日的給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衛生事務委員會關於推廣綠色殯葬的議題,竟然隻字不提如何推廣環保棺!其實講到環保,我認為應該由「環境保護署」主導,先了解從而制定一套全盤的環保殯儀配套及發展的方案,政府亦應順應所需在政策上作出配合,以支持可持續的環保殯儀發展。

環保殯儀講到底就是以心思除替現今普遍用大量一次性的殯儀消耗品所堆砌的喪禮,亦即是協助先人及其家人用自主的方式處理一個不落俗套、不失傳統、不減莊嚴,彰顯每個人生命價值的個性化喪禮,同時自然地滲入環保的元素,造福所有的後人。當我們走到人生盡頭時,可以用實際的行動去愛我們的後人,就是給他們一個綠色、舒適的生活環境,安居樂業。惜樹、惜花、惜物、惜人,其實是每個人都能輕易做到的。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