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遊星際將實現 官方:加緊研究推動太空遊客參與中國太空站飛行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隨着時代發展,遨遊太空、遙望地球的太空旅行不再是痴人說夢。周三(24日),執行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確定之際,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表示,將抓緊研究推動國外航天員以及太空遊客參與太空站飛行。

林西強此前已表示,中國已具備並做好邀請國外航天員參與中國太空站飛行任務的準備。中國正式向全世界發出邀請,歡迎所有致力於和平利用外空的國家及地區一起參與中國太空站飛行任務。

而官方最新表態,亦反映太空旅遊在中國的發展正式進入軌道。目前,太空旅遊包含幾種不同類型,分別有軌道太空旅遊、次軌道太空旅遊和月球太空旅遊。

公開資料顯示,太空旅行項目始於2001年4月30日,第一位太空遊客為美國富商丹尼斯·蒂托(Dennis Tito),他當時花費近兩千萬美元到太空完成了8日旅程,雖然他自稱獨立研究人員而非遊客,但也因而成為名人。而第二位太空遊客為南非企業家馬克·沙特爾沃思(Mark Shuttleworth),第三位太空遊客為美國商人格雷戈裏·奧爾森(Gregory Olsen)。

據了解,截至2021年,中國已有370間涉足太空商業的公司成立,預計2025年將開始提供次軌道旅程,費用約為200萬至300萬元人民幣。根據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發布的白皮書,到2027年,太空旅行的全球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7億美元,其中以美國及中國為兩個最大的潛在市場。

另外,據林西強介紹,為了更好地發揮太空站應用效益和效率,中國不斷健全完善科學的項目立項論證、動態評估、成果轉化等機制,建立了天地一體、航天員與科學家聯動、高效順暢的應用運行與控制體系。截至目前,已在軌實施了130多個科學研究與應用項目,利用神舟十二號至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下行了5批300多份科學實驗樣品,先後有國內外500餘家科研院所參與研究,在空間生命科學、航天醫學、空間材料科學、微重力流體物理等方向已取得重要成果,在國際一流期刊發表論文28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