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菲加強同盟關係 學者:三方及中國應加強對話減少誤解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美日菲三國峰會加強同盟關係,對本區域的安全環境有重大影響。國際政治學者認為,接下來美國與中國,中國與日本及菲律賓都應該加強對話,減少誤解或爭端升級的可能。

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院院長廖振揚教授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評估這次峰會稱,這是一次重要且具有開創性的會議,可能對安全環境產生重大影響。

「很顯然,菲律賓評估後認為,加強與美國的聯盟最符合他們的利益。同時,協議也讓日本能夠在本區域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廖振揚說,中國不滿美日菲達成協議,「但對他們來說,深入評估是什麼原因讓這三個國家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對中方才是有幫助的。中方最簡單的解釋是,美國策劃了一切,但我不認為這是唯一的原因」。

過去一年多,中菲不時在南海發生衝突,中方多次阻擾菲律賓補給船前往阿雲津礁(中國稱仁愛礁),給駐守的馬德雷山號(Sierra Madre)軍艦運送物資。中國認為是菲律賓主動挑釁,拉攏域外國家介入南海主權糾紛。

美日菲峰會・日菲關係:圖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右)及菲律賓小馬可斯(左)2024年4月11日在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不在圖中)一同出席三邊峰會。(REUTERS/Kevin Lamarque)

重新思考如何實現地區和平穩定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東亞國際關係助理教授柳庸煜(Ryu Yongwook)受訪時說,經過這次峰會後,區域國家須關注至少三個要點:北京如何看待解讀美國及盟友的行為、美國的支持可能造成盟友任性而為、區域國家須重新思考如何實現地區和平穩定。

他指出,區域國家逐漸深陷中美戰略競爭的泥淖,而沒有更批判地思考自己的角色以及東盟等區域一體化組織的作用。

「結果中小國家的政策空間縮小,東盟的中心地位淪為各國政府在制定區域戰略時掛在嘴上的東西,而沒有認真對待。區域形勢應該由相關國家來共同塑造,而不只是由大國來塑造。」

今後南海局勢如何發展,是各國的關注點之一。廖振揚認為,當前更迫切需要美國和中國、中國和日本及菲律賓建立與加強對話機制,減少誤解和曲解對方舉動的可能性。

有分析指出,美日菲防衛合作將對中國在東海及南中國海的活動產生強大的威懾效果。

中國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黃海濤受訪時說,美國對菲律賓有其佈局考量,但又不願深度介入。

「從美國的角度而言,對菲律賓的行為順水推舟地加以勉勵,既符合它的印太戰略的總體佈局,又能夠深度綁定菲律賓的未來發展軌跡,以免再次出現如之前杜特爾特政府的『脫韁』之舉。」

「但美國顯然也不願意在大選年且深陷俄烏、以哈兩場衝突之際,又在南海爆發新衝突。這就是為何美日菲三邊峰會實際上閃爍其詞,在安全承諾上僅僅重申既有條約義務,在多邊制度化建設方面並沒有更多進展,政策話語仍較為保守的原因。」

圖為2024年3月23日,菲律賓海警正在南海進行補給任務。(Reuters)

日本冀發揮更大海洋安全作用

日本輿論認為,日美首腦峰會的最大成果是雙方達成軍事一體化繼續升級的協議。日美菲擴大防衛合作,則提升了日本對中國的「橫向威懾力」,日本可以在維持海洋安全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近年來,中國在東亞海域更強勢,朝鮮加強發展核武和導彈。《讀賣新聞》分析指出,日美為應對這些安全挑戰,正在建立一套能快速應對緊急情況的軍事指揮體系,包括美國把印太司令部的部分權力移交駐日美軍司令部,以方便美軍與自衛隊聯合行動。

「毫無疑問的是,這些努力將使美軍和日本自衛隊能夠更一體化運作,增強威懾力。」

美日首腦峰會星期三(4月10日)達成70多項協議,重點包括駐日美軍司令部現代化協議。駐日美軍將重組為一個聯合作戰司令部,日本也將成立聯合作戰司令部,兩國軍隊在面臨諸如中國大陸攻打台灣的危機時,能更加靈活地應對。這是兩國在1960年代進行防務合作以來的最大升級。

據《朝日新聞》報道,明海大學海上防衛專家小谷哲男指出,日本在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主權問題上單獨應對中國,是一種「垂直威懾」。日美在南中國海問題上支持菲律賓,是要讓中國知道,這種合作也適用於尖閣諸島,對中國形成「橫向威懾」。這要比日本單靠自己應對中國有效。

日本放送協會(NHK)的分析指出,如果放任中國強勢改變南海現狀,同樣的情況會蔓延到本區域其他海域。由於美國面對俄烏戰爭和以哈衝突,無法分身應對東亞的問題,因此美國會進一步敦促日本發揮作用,包括向菲律賓提供更多的安全措施,以及推動經濟安保合作。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