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爆發學運,中國在發生什麼?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為抗議以色列在加沙進行「種族屠殺」,美國大學爆發了數十年罕見的學生抗議運動,要求以色列從加沙撤軍,並要求美國政府改變長期奉行的偏袒性巴以政策。警方介入更進一步加劇了衝突的激烈程度。

這場示威同時還具有反猶太資本控制美國的性質。儘管總體上看,支持以色列的意見比例仍然在美國佔絕對多數,示威也還沒有達到當年反越戰運動的規模,但是種子一旦種下,萌芽只是時間問題,假以時日,它必將對美以關係和美國自身產生深遠影響。美國眾院通過打擊反猶太意識法案與其是以色列與美國國內猶太人的勝利,倒不如是反映了他們對不確定未來的恐懼。

即便從現實政治層面,其對美國社會一致性的影響,對美國國家道德與國際形象的影響也已經非常明顯。

很有意思的是,就在美國爆發學生示威運動的同時,有人注意到被美國定義為「系統性競爭對手」和「最大戰略威脅」的中國,也正在發生一些事情。發生什麼了呢?除了洶湧的五一假期旅遊人潮以及不幸發生的重大交通安全事故,還有以下這些:

4月25日,神舟18號發射升空,向中國空間站運送了三名宇航員;

4月30日,神舟17號返回地球,將三名中國宇航員送回地球;

5月1日,福建號航母進行了首次海試;

5月3日,嫦娥六號發射升空,從月球背面採集樣本並返回地球。

2024年5月1日,國產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號出海開展首次航行試驗。(央視截圖)

有沒有一種中國正在咬牙奮起拼命發展,而美國卻返回頭在鬧文革、學潮之感?

人類社會就是這樣奇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歷史上中美在某個時代發生的對比,如今掉了個又在中美上演。

儘管中美體制不同,開放性聯邦體制的結構特性決定了其在應對大規模社會抗議性運動時具有更大彈性,不至於像中央集權型政體那樣在應對類似運動時呈現出高度緊張的硬摩擦狀態,往往需要付出極其高昂的成本,但每隔幾年來一場這樣大型的對抗性社會運動,終究不是好事。

曾經美國引以為傲的聯邦民主選舉制度誕生了美利堅這個迄今為止地球上最強大也最具活力的國家,其圍繞權力制衡的制度設計曾經非常成功,被不少國家和政治學者視為典範,稱之為「歷史的終結」,而如今卻因為其內生的弊病,導致制度初衷被扭曲濫用,正以幾年一次的頻率被接連不斷衝擊,雖然還未衰落,也已呈現出某些開始衰敗的跡象。

國家和人家一樣,想要持續發展,就必須向發展聚焦,把精力和資源用到刀刃上,家業再大,也架不住一家人死命折騰。美國現在仍然是世界霸權,經濟與科技創新仍具相當活力,但只要它這樣不斷折騰,不改掉從制度裂縫中內生的某些弊病,早晚有一天會把家底折騰乾淨。

一個國家往往不是倒在走向改革創新的路上,而是被自己強大的過往綁架,倒在曾經熟悉的成功過的路上。羅馬如此,美國會不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