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高永文:醫委風波,政治問責官員卻「我唔係搞政治」?

撰文:麥嘉隆
出版:更新:
被放在不合適崗位的人往往不會承認自己力有未逮,只會找尋藉口諉過於人,總之「萬般過錯,錯不在我」。連民望一直高企、公認用心服務市民的高永文局長也逃不出這個模式。
麥嘉隆
高永文在電台節目中自言不是一個搞政治的人。(資料圖片)

各大小機構總會有一些在專業範疇表現優秀的員工,晉升至管理層後,卻做得焦頭爛額,例如超級銷售員、工程師、編輯、醫生等,退下最前線變成部門經理後,不單未能發揮自己所長,更往往不懂合理分配資源和駕馭下屬,影響業務。

制度較完善的機構要處理這問題,一般都會為每個崗位制定簡稱 JD(Job Description)的職務說明文件,讓員工可以清晰了解職務的要求和挑戰,亦讓上司評估下屬表現時,有較客觀的準則可依從。

可惜,制度歸制度,被放在不合適崗位的人往往不會承認自己力有未逮,只會找尋藉口諉過於人,總之「萬般過錯,錯不在我」。連民望一直高企、公認用心服務市民的高永文局長,也逃不出這個模式。

藝人張崇德(左)及劉美娟(右)用上9年時間為出生後夭折的兒子「伸冤」討公道。(張善彤攝)

唔好意思 白紙黑字 請你就係搞政治

市民指摘醫務委員會醫醫相衛、積壓投訴、阻撓外國醫生來港執業之聲從未間斷,藝人張崇德夫婦投訴胎兒夭折聆訊竟長達 9 年,且多次被判敗訴,可惜政府多年來一直隱形,直至自由黨提出私人草案並取得廣泛支持後,才自己提出草案,並以為「坐定粒六」等通過。

豈料醫生團體警告「支持法案等於支持梁振英操控醫委會」,有李國章、陳章明等「珠玉在前」,形勢有變,局長被迫四出遊說,竟在電台直播節目中氣憤表白:

政治嘅留返大家去考慮好嘛,我唔係一個搞政治嘅人,雖然我知道入咗嚟一個政治問責嘅崗位。

這番言論十分嚇人,莫非香港政府是沒有 JD 的?即或沒有,局長也可以看看這兩份文件:

《問責制主要官員守則》應修訂為《政治委任制度官員守則》,以涵蓋所有政治委任官員。
《進一步發展政治委任制度報告書》(2007 年 10 月)

既然報告清楚突出「政治委任制」,局長竟公然表示「我唔係一個搞政治嘅人」,特首理應檢討是否所托非人。再看看第二份文件:

在(問責官員)任期之內,他們各自負責由行政長官指定的政策範疇,統領所轄部門的工作,制定政策、解釋政策,為政策作推介,爭取立法會和市民大眾的支持,並且為其政策的成敗直接向行政長官負責……實行新制度,我們需要改變的,是每個問責官員要為自己的政策範疇承擔責任。
前行政長官董建華 2002 年 4 月 17 日出席立法會介紹主要官員問責制方案的致辭

被突襲成功 只能怪自己力有未逮

現代企業管理人都知道,網絡時代來臨後,輿論改變的速度可以很快,公關專家從前談論如何處理 breaking news(突發新聞),現在更重要的是 breaking views(突發輿論),版權條例一役已是很大的教訓;可惜政府有龐大的輿論機器包括新聞統籌專員、新聞處、各政策局的新聞秘書、副局長、政治助理等,卻被部分醫生製造的 breaking views 弄得進退失據,顯然不乎合 JD 所說「爭取立法會和市民大眾的支持」的功能。

管理大師 Stephen Covey 將「責任」一詞的英文「responsibility」,分拆為「response」和「ability」兩個字,意思是,人只要有能力選擇自已的行為,就要為所導致的後果負責,不可以責怪環境或他人。

多名醫生及醫科生早前在立法會外靜坐,反對通過醫委會修訂草案。(資料圖片)

現實世界,無論管理政府或營運生意,應對惡劣甚至敵對的外在環境是領袖的份內工作,稱職的領袖正正要帶領團隊、激發下屬在逆境中造出成績,又要充份溝通管理各界期望,才能事半功倍。議員為選民服務,民意逆轉而議員轉軚並不為過,局長先掉以輕心,後指摘「並非基於事實的憂慮,產生政治考慮」,恐怕與問責的精神背道而馳。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