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喰種.影評】成也漫畫,敗也漫畫

撰文:李美
出版:更新:

一齣電影,就是一個獨立的藝術品。然而,由漫畫改編的電影《東京喰種》,卻是一個不完全的藝術,甚至堪稱「成也漫畫,敗也漫畫」。

以戲論戲,電影版《東京喰種》不算太差,至少不似電影版《龍珠》之類慘不忍睹。實不相瞞,對於漫畫版《東京喰種》,筆者其實一度棄書,不知看了多少回就沒再追看。今番入場,本來僅抱「姑且看看後續結果」的心態;可是,離場以後,則重新燃起了爬讀漫畫的意欲,這結果絕對是始料不及的。

那麼,何謂「成也漫畫,敗也漫畫」?始終,漫畫倘不大收旺場,《東京喰種》就難走上大銀幕,這多少說明原著肯定毫不遜色;不過,一如其他漫畫改編電影,好些漫畫版的成功元素,實不適用於真人版電影,盲目地照搬過去便淪為敗筆。

(《東京喰種》宣傳海報)
+2

此外,到底電影版要怎樣定位?究竟是吸納未看過漫畫的人看?抑或是給已看過漫畫的粉絲重溫?對此矛盾,電影便未好好平衡拿捏。值得一讚的是,電影裡的人物造型、場景佈置、以至好些對白,都跟漫畫九成相似。然而,凡此種種可能都是形而下的,因為最重要的形而上部分,尤其是牽涉到道德倫理的哲學層面,亦即令漫畫層次大幅昇華的關鍵,在電影版卻竟簡單地輕輕帶過,反之打鬥部分則獲大幅加長——對於已看漫畫的觀眾來說,他們既對故事大意瞭如指掌,真人電影將重點轉至挖掘官能刺激,誠乃無可厚非;但對未看漫畫的觀眾而言,過多地省略文戲交代,就無疑削弱了原著的深層意義,畢竟如前所述,這才屬本故事的精華所在啊!(具體內容,留待下面的「劇透」部分詳談)

說到底,一齣電影,就是一個獨立的藝術品;不過,各位要認真欣賞《東京喰種》的話,單靠電影而沒看漫畫是絕對不成的。

【編按:以下內容含劇透,逃生門在此。】

《東京喰種》值得欣賞與推介的地方,乃帶出了「喰種」與「人類」之間的對立矛盾,使人反思「人類」與「非人類」的和平共處之道。其實,「喰種」就好比一個「民族」以至「物種」,他們既與「人類」存在根本矛盾,即使個體戰鬥力較強但整體形勢仍嫌偏弱,因而淪為了「被壓逼的一群」——試問這跟好些民族,例如緬甸的羅興亞人、甚至「萬物之靈」以下的雞、牛、豬等,「喰種」又有何分別呢?如何建立一個理想共融的地球村,相信是作品希望人們深思的哲學命題。

於此層面的哲學討論,漫畫便用上了不少篇幅,例如男主角金木(窪田正孝 飾)的「半人半鬼」的設定,其實就相當富心思。其中一眼是人、一眼是鬼,便為他「兩佔一半」的上佳象徵,尤其是當他戴上眼罩掩蓋「赫眼」,他的「身份」就是「人類」,而當他帶上面具露出「赫眼」,他的「身份」就是「喰種」。在漫畫裡,面具工匠就特別強調,這是由金木所戴的眼罩(蓋「赫眼」)啟發靈感,因而設計了突出他的「赫眼」的面具(蓋「人眼」);可惜,來到電影版本卻完全沒有相關表達,亦無詳解面具功能乃為一旦被警方發現也不致被「點相」(戴面具縱然麻煩,可是被警方「點相」並追踪調查則更麻煩,可能引致「滅族」)。

「蓋人眼、露赫眼」的金木面具,背後其實甚有心思,可惜電影並無太多交代。(《東京喰種》劇照)

更重要的是,漫畫非常強調金木乃世上唯一(已知)的「半人半鬼」。因為「喰種」是與生俱來、只能無奈接受的身份(Ascribed status),而非後天所得、沒有選擇接受與否的自由(Achieved status);所以,金木亦是唯一真正能夠「設身處地」同時兩方面地考慮「喰種」與「人類」的存在,而他也一直尋求雙方和平共處的生存之道。漫畫其中一幕,正當金木苦惱自己既非「人類」也非「喰種」,故不容於兩個世界,而咖啡店長芳村(村井國夫 飾)則一語中的地說,他既是「人類」也是「喰種」,故不似店長般的「純喰種」,金木在兩個世界都能生存!至於電影版本,雖有安排金木從頭到尾沒吃人肉,亦安排他放過手下敗將搜查官亞門(鈴木伸之 飾);不過,在解釋方面則嫌力度不夠,沒如漫畫般爭取透過不同角色將「人類」與「喰種」的對立矛盾極致凸顯,這包括,漫畫便有清楚表達金木之所以單挑亞門,理由僅為董香(清水富美加 飾)單挑真戶(有馬自由 飾)拖延時間。當中,董香不介意殺人與金木堅持不殺人的矛盾,電影縱使都有所著墨,但就未如漫畫一般,後者便有一幕是兩人就不同意識形態爆發了非常激烈和深刻的爭辯——在漫畫這許是點題之辯,惟在電影竟不見踪影。

毋庸置疑,《東京喰種》的主菜乃在上述對立矛盾;電影版不似漫畫版,寧願捨此哲學命題而選擇強化官能刺激,恐怕是一大敗筆。

除了中心思想以外,電影版的另一敗筆,則是過度忠於原著,硬將漫畫元素套諸真人電影,以致造成諸多格格不入的場面。

其一,漫畫或容許角色造型怪異,但到真人電影就恐哭笑不得。董香的長髮遮臉尚可接受,雖然多少亦嫌突兀,不過,搜查官真戶的誇張表現,便絕對教人瞪目結舌——問題固然不在演員了,他只貫徹漫畫設計吧。《龍珠》的真人電影注定失敗,道理如出一轍。另外,過度地耍帥裝帥、或不自然地怒目而視,亦誠不應在真人電影出現。

真戶(右)的怪異形象,放在真人電影便恐格格不入。(《東京喰種》劇照)

其二,漫畫表達是片段式的,即定格於某一時空,惟在電影裡畫面則是連貫的,故此,一旦處理不善就會出現不合理狀況,尤其在打鬥方面。試問面對速度極快的「喰種」,真戶又豈能輕易「企定定」應敵?亞門的武器笨重,正常亦難輕易應付金木的速度。凡此種種,漫畫的定格呈現未必帶來違和感,可是放諸菲林之上就難以服眾。

其三,同樣在打鬥方面,漫畫顯得乾淨俐落,交手都是瞬間分出勝負,相反電影卻不必要地拖長,動輒大戰好幾回合,某程度亦不合情理。如前所述,相關安排或較滿足官能刺激,可是這一方面既損及節奏的緊湊度,另方面亦恐平白浪費菲林,導致故事交代不夠仔細的問題深化。好像最初利世(蒼井優 飾)獵食金木,以及金木後來大戰西尾(白石隼也 飾)等,在「人類」與「喰種」戰力懸殊之下,過長的打鬥本就犯駁得很,也莫說構成其他負面影響了。

總結而言,《東京喰種》是個不差作品,不單人物、劇情引人入勝,且還哲學寓意深長;將第一身視線由「人類」轉到「喰種」,就似不以劉備角度看待《三國演義》,效果亦使人耳目一新。至於電影版跟漫畫版存有差異,相關調整誠是在所難免的,但移植改編工作應可做得更好;當中,將重心更多移到故事交代,而非不必要地拖長戰鬥,相信可令電影版《東京喰種》的總體格調更上層樓。

在「人類」與「喰種」戰力懸殊之下,過長的打鬥本就犯駁得很。(《東京喰種》劇照)
+6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