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殼機動隊.影評】戲迷的佳作;動畫迷之零分重作

撰文:柳凝之
出版:更新:

動漫改篇的電影,失敗率極高,若原著是家傳戶曉的話,改篇行為更等同自殺,但同時眼見心愛作品可以真人化亦難免感到期待,那份忐忑筆墨難以形容。
同期的《Power Rangers:戰龍覺醒》已是好壞參半,《攻殼機動隊》由Scarlet Johansson領軍演出,驚喜四射,亦受到動漫迷重重襲擊。

新版《攻殼機動隊》由Scarlet Johansson主演。(電影劇照)

《攻殼機動隊》為士郎正宗於 1989 年所連載的漫畫,其後經不同導演翻拍成動畫劇集和動畫電影,其中以 1995 年版本最驚為天人,把故事發揚光大之餘亦殿定了士郎正宗其「預言大師」的地位。貴為科幻片里程碑的《Matrix》之導演也表明,其創作是啟發自《攻殼》。所謂的原著,以 1995 年電影作藍本,從外人來看,電影故事雖然「似曾相識」,但聯合亮麗畫面之下,電影是一套上乘的佳作。然而若從動漫迷來看,她是零分的,正如戲中草薙素子所感受的,「Who are you? And who am I?」

士郎正宗預見 2029 年之人間,人類可以隨意改造身體,並配上不同的機械組件,小至但求千杯不醉而加裝機械肝,大至因戰爭重創所配上千里眼,改造不單是一求存命的行為,也是單純按個人喜好的興趣。草薙素子作為公安九課的少佐,因意外而只剩下腦袋,其餘部分也是機械組件,ghost in the shell,意指人類的靈魂被容納於機械驅殼裏,素子作為真正只剩下靈魂的第一人,在政府眼中具一定領航作用。

士郎正宗筆下的世界觀,借 ghost 和 shell 來探討人類存在的疑問,如素子的情況,當你活得只剩下腦袋時,妳所控制的驅殼還是屬於自己嗎?而靈魂本身,有被鎖於驅殼的需要嗎?人生,應以驅體作單位,還是有一個更深遠的存在意義?這些 open ended question,讓動畫搖身成為神作。

【編按:以下內容或含劇透,逃生門在此。】

新版以1995年的動畫電影作藍本。(電影擷圖)

然而在電影,故事是徹底地、確實徹底地被篡改了,甚至是連改篇也說不上。故事卻淪為《鐵甲威龍》的劇情,關於靈魂存在意義的討論被大力淡化。故事的重點,原是落在其討論上,電影但求達到視覺震撼而將原是在動畫裏是配菜的打鬥場面無限放大,此落差令電影頓失重點,原著故事也難以承接電影的要求,結果內涵不足,動作場面亦不合乎一般觀眾口味。

電影畫面的亮麗「神還原」了動漫的經典場景,有畫龍點睛的效果,電影的美術指導功不可沒,更叫香港影迷驚喜的,是電影硬銷香港的落力。當初拍攝雖只在香港待了幾天,香港場景卻佔據了整套電影的大半畫面,不少被人遺忘的舊區畫面重現大銀幕,超出香港原住民所能想像的美感、歌頌昔日的平民建築,叫香港旅發局汗顏,亦為已被反行其道模仿外國豪宅的新型樓宇所包圍的香港找回自我。

香港是一個中西混雜的奇異地方,原著裏被借鏡為「新港市」的設計藍本,尤其昔日的九龍城寨,是無數科幻迷心中的聖地。當然,電影把香港廢墟化了,但看畢電影,久違的自豪感也從心中湧現,在香港識住,應該住公屋。

電影中的香港場景比想像中多,教人驚喜。(電影劇照)

但是對動漫迷而言,同樣的場景和畫面,卻用來講不同的劇情,對死忠粉絲來說是難以接受的。經典場面被賦以不同的意義,完美演繹何謂掛羊頭賣狗肉。

日本人的故事,配上西洋面孔和英語對白卻無違和感,已是一份成就。Scarlet Johansson 頗能代表素子這一角色,尤獨原著要求過高,Scarlet 在緊身衣下身材未能符合如期。其他選角到位,北野武的壓場也堅守著電影應有的日本感觸。

電影的死罪是落在主要的反派身上,在動漫裏他原是名叫傀儡師的一個超然存在,其慨念尤如現今世界雲端技術,1989 年如此的主張是驚為天人,其後傀儡師更引伸至人類存在歸何處的探討更讓該角色已超越了能否被打敗的關心,而是首次叫人覺得所謂的「忠角」要靠這奸角那邊站。可惜的是,在這電影他被設定為失敗作品的久世,簡單來說,其衝擊尤如把凌波麗設定為淫婦;Iron Man 變成乸型;多啦A夢變了一條狗。

電影的死罪是落在反派的設定之上。(電影劇照)

素子理應是孤高冷漠的,為身世而憤世,電影卻把她刻畫為害怕的小女人,性格的變異導致整套電影反過來被男人主導又是另一敗筆,為迎合女性觀眾硬加愛情元素,褻瀆了素子與傀儡師的神聖關係。

為何《攻殼》為喻為動漫界的神作,甚至是日本動漫打入西方市場的開山鼻祖,劇情卻似曾相識,看似驚喜不大?實情是,你所認知的科幻電影,大部分也是取材自《攻殼》。原著在士郎正宗筆下早於 1989 年已面世,他的世界觀和其前瞻性是隨着時代的轉移而叫人覺得恐怖,當中關於仿生假肢、電子腦、腦機接口、光學迷彩、腦對腦交流、甚至乎 cyber sex 等科技的構想,現在已成為科學研究的真實課題,甚至乎已經成真,在電腦還沒有 Windows、更莫講互聯網的年代而竟有如此大膽的假設,《攻殼》的神級地位不言而喻。

要不以全新面目示人、要不就忠於原著呈現土郎正宗的世界,從死忠動畫迷眼裏,她是在掛羊頭賣狗肉,燒鴨扮燒鵝。電影陷入尷尬的局面了,莫視原著的深遠影響的話,從外行人眼中這故事確實單薄,但在行內人裏看來,她卻是四不像,電影想往哪邊站呢?觀點與角度問題,在這電影是生死存亡的關鍵。

任何人可以擁有第二人生,人生亦廉價的被販賣着,看畢電影為何感覺見怪不怪,全因所謂的未來已是現實的寫照。

電影的「機械義肢」即是現今的電話,第二人生就是網絡世界的第二身分。在網絡裏,你任意重新塑造自己,通過鏡頭樣貌可以整色整水;不論情緒如何低落,你也盡情地以全新性格於網絡世界示人;借助不同的工具去提升知名度。當不論背景、才華和年齡如何,任何人也可隨意成為獨當一面的KOL時,證明現實已與《攻殼》的虛幻世界完美融合。在不久將來,網絡世界必定為如素子般只剩下腦袋、整個人生也是虛假的子民所主導。

主題曲《傀儡謠》的歌詞只有一句:「若吾起舞時,麗人亦沉醉;若吾起舞時,皓月亦鳴響,神降合婚夜,破曉虎鶇啼。遠神惠賜。」歌詞意思是希望素子可以和傀儡師合而為一成就新生命的誕生。網絡世界裏靈魂為出賣的話,人生就是否被意味着將被徹底侵略了?人生被網絡主宰的命運已成定局,不過是素子的驅殼變成手上的電話而已,然後一天,我們將被侵略,如垃圾車乘客的被摧毀。

一切天方夜譚嗎?不遠矣了,早陣子全港的選民資料才被盜竊、網絡起底此起彼落,操縱你的人生,其實就是易如指掌吧?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