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巴紅巴.來稿】購置新巴士,就是優質巴士服務?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丹尼小子

九巴於7月1日開始獲得10年的新專營權,政府要求巴士公司於新專營權內購置新車。巴士公司為了配合便購置新的車隊。而他們從車身,而至車內的設施都大肆改革,目的為了提供「更優質的巴士服務」予乘客。站於乘客的角度來說,價廉物美的服務可能已經算是一個優質服務。而政府於近年的公共運輸研究中有關巴士的部分,亦有提倡巴士公司應開設一些「優質巴士」服務。究竟在一個面對鐵路為主幹的城市中,怎樣的巴士服務才是一個「優質」的巴士服務?

巴士公司為了提升乘客乘車時的體驗,增設了一些便利乘客的設施。例如增設USB充電設施及無線上網服務等。於某程度上可以看到巴士公司開始從硬件著手,以發展「優質巴士」服務。而政府於剛剛發表的《公共交通策略研究》研究中,亦提倡巴士公司應開拓一些停站較少,甚至不設企位的「優質巴士」服務。但是,筆者認為這些的服務實施其實是有局限的。

「優質巴士」將增設USB充電及無線上網等設施。(九巴提供)
新座椅設計。(九巴提供)

政府的顧問報告收集乘客的意見後,他們認為巴士公司應開設更多「點對點」的特快巴士服務。而巴士公司亦以試驗性質開設一些由新界直達市區的點對點路線,如由上水至尖沙咀的T270及上水至觀塘的T277線。但是,巴士的載客量始終遠遠不及鐵路,而政府亦對於一些行走市區主要道路如彌敦道的巴士路線實施配額限制。若這些路線大受歡迎,巴士公司亦總不能於短時期內大幅加班。最終乘客亦可能重投鐵路的陣營中,令巴士作為輔助角色能力成疑。

另一方面,這些長途路線主要是從新界直達市區的。而現時新界往返市區的主要道路網絡於通勤時間經常出現不同程度的擠塞情況。其中以屯門公路、大埔公路及獅子山隧道公路最為嚴重。若果巴士公司開設更多直達路線,巴士數量的增加定必加重現時的擠塞狀況。若巴士經常遇上塞車,令行車時間大為增加,最終這些路線的吸引力亦大為減少。除此之外,政府建議的新發展區 (洪水橋、古洞北、元朗南及粉嶺北) 於未來10年後陸續落成。換句話說,會有約數十萬人口陸續遷入新界。若政府不打算擴建現有的道路網,或增建其他連接市區的道路,則現時的擠塞情況只會更為惡化。縱然這些區域開設特快巴士路線,最後都只會因為塞車而變成「特慢線」。對乘客的角度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因此,政府應先檢討現有道路跟新發展區之連接與其承受能力後,才開始研究開辦這些「特快巴士路線」的可行性。

對筆者而言,「優質巴士」並不在拘泥於車廂設施何其先進,或者路線何其快捷。而是巴士公司如何善用其資源,為乘客提供有效率的服務,同時亦保障公司有合理的收入以可持續發展。

優質的巴士服務,應是為乘客提供有效率的交通服務。(九巴提供)

在鐵路為主幹的政策下,政府應考慮巴士公司跟鐵路的接駁上發揮更重要的角色。例如開辦更多由新發展區接駁就近的鐵路站的路線,令更多跨區出行的市民能享受快捷的行車時間。而巴士公司亦可以透過開設新線,籍此重組一些長期虧蝕的路線,以提升其盈利能力。例如九巴264M線 (天水圍天恩村至青衣站),由於此路線於元朗跟天水圍區的行車路線十分迂迴 (此路線需由天水圍途經元朗才前往大欖隧道),加上跟其他同區大欖隧道路線服務範圍互相重疊,令乘客量處於偏低水平。因此九巴於2014年把此線取消,把資源調撥至開辦新路線68E (元朗公園至青衣站),以服務元朗南新發展區的居民接駁港鐵東涌線前往市區,以舒緩西鐵線的壓力。

另外巴士公司亦可考慮跟鐵路公司合作,推出更多跨交通工具的轉乘優惠,甚至鐵路跟巴士共通的月票。以吸引距離鐵路站較遠的市民透過巴士的接駁使用鐵路服務,從而令巴士公司由足夠客源維持其服務外;而巴士以短途的方式運作,從而減少於路面上行駛的時間,亦對繁忙道路上的壓力有所舒緩。若巴士跟鐵路這兩大本地交通工具攜手合作,令交通網絡能發揮其最大效率,相信這才算是一個「優質」的交通服務。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