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打工仔渴望打風與紅雨 不想返工全因香港落後?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俗語有云:「夏天為大地帶來雨水」。炎炎夏日暴雨與風球不時來臨,亦為一眾打工仔帶來無限希冀。不過天氣總是不似預期——這個星期一雖滂沱大雨,但仍只是三次黃雨警告訊號;前幾天又聽聞周末將有熱帶氣旋來臨, 打工仔即時心碎一地,感慨「打風總在放假天」。但後來天氣報告又指周末或會放晴,打工仔也隨即鬆一口氣,皆因終於可以在晴天下放假。
香港打工仔對於風球或暴雨來得不及時宜的悲憤,其實反映出大家對工作以至生活的取態。簡單來說,即是工作不快樂,使打工仔寄望突如期來的打風帶來額外的假期。為何大部分打工仔工作都不快樂?你以為純粹因為「old seafood」?其實皆因香港的社會經濟結構使然。

工作不快樂,使打工仔寄望突如期來的打風帶來額外的假期。(網上圖片)

香港打工仔滿足感是全亞洲尾三?

雖然每個打工仔心裏對夢想工作都有不同定義,對工作條件的排序也不一樣,但當中不外乎就是「滿足感」。而「滿足感」離不開人工、工作性質、晉升機會、工作時數、增值機會、公司環境、福利、公司風氣等。這種種因素都會影響打工仔認為工作到底是「生存」抑或是「生活」,也影響他們對工作的熱情與歸屬感。

可是,根據2016年人力資源軟件商Workday委託調查機構IDC,在香港、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澳洲及印度進行的調查,只有28%香港打工仔說在工作之中找到滿足,在亞太幾個地區之中排尾三,僅比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好。而影響到打工仔未到從工作中找到滿足感,皆因香港社會與經濟結構及發展,與當今的職場文化的差距愈來愈大。

不同世代打工仔對夢想工作看法

當今的職場文化是甚麼?雖然仍有不少年輕人追求高薪又穩定的工作,但近年也出現一群寧願賺少點,更看重工作性質、公司環境、增值機會與自主空間的人。而這群人十分著重工作的機構有沒有視自己是人而不是「一粒縲絲」、工作性質可否充實自己,還是只會令自己一天一天地「死去」。

這種取態,與七、八、九十年代的打工仔文化截然相反。當時的打工仔選擇工作時,首要條件大多是「能否穩定升職加薪」,因此公司規模與架構、行業前景、工作穩定性都是當時的打工仔認為「夢想工作」必要的元素。

幾代人對打工的看法都不盡相同。(網上圖片)

渴望打風 原來關經濟結構事?

有以上的分別,只因在過去數十年,香港的社會大環境、年輕人的成長背景、社會普遍價值觀等都出現了巨大轉變,幾代人對工作出現䢛然不同的看法也屬自然。年輕世代看待工作,更重視工作性質、公司環境、增值機會、與自主空間,但香港整體的工作環境卻因本地經濟結構問題,未能轉型,仍然停留在昔日的模式,自然造成新一代打工仔與公司之間的隔閡,也間接令一眾打工仔在炎炎夏日渴望八號風球與紅雨的來臨──在無法脫離工作的「困境」下,打風落大雨不用上班或提早下班,都令他們合理地從日常沉悶的工作崗位中逃逸。

過去幾十年,香港傾側在貿易及物流業、旅遊業、金融業、專業服務及其他生產性服務這四大支柱產業。(視覺中國)

仍傾則四大產業 與世界趨勢脫軌 夢想工作因而幻滅

過去幾十年,香港各行業和工作形式經歷多重轉變,由人力密集的工業演變成現時傾側在貿易及物流業、旅遊業、金融業、專業服務及其他生產性服務這四大支柱產業。雖然香港藝術發展局早於1999年便提出「創意產業」的概念,其後政府亦一直倡議發展創意與科研產業;可惜,創意與科研產業是投資高、風險高、收成期長的項目,不少商人不願冒險,只繼續投資地產、金融等行業。缺乏相關實業支撐,香港自然也缺乏多元化的產業發展平台,不少學生也因為看不見前景而不願投身創意或科研行業。

可是,世界不少地方早已轉型成為知識型經濟主導。但同一時間,以創新科技實現經濟結構的轉型及升級,香港卻一直不見明顯成效,自然與世界的經濟體系無法接軌。而這不單使香港不斷內衰,同時也讓一眾打工仔的工種選擇、晉升機會、增值機會都減少,為了生活,無可奈何地投身與志趣無關或缺乏發展空間的工作崗位。

一眾年輕打工仔渴求的work-life balance,可惜難以實現。(視覺中國)

工時長原來關租金與科技事?

除了落後環境經濟大勢,香港地產商獨大,租金高昂使得中小企生存艱難,在營運成本高昂的情況下,各中小企自然只好盡量降低經營成本。在這種情況下,不少公司或商鋪要不是削減人手,要不就是延長營業時間,直接影響打工仔的待遇,或延長工時。對比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澳洲及印度等地區,香港工時最長,一個星期超過50小時。而工時長正與一眾年輕打工仔渴求的work-life balance相抵觸,自然令他們漸漸覺得工時只為「生存」,與「生活」愈走愈遠。

再加上現在互聯網或手機如此普及,不少打工仔在公餘時也會收到上司whatsapp或電郵,自然有感工作沒有完的一天,當工作與私人時間變得模糊,也會覺得工作不斷侵蝕人生,對工作或老闆上司的負面心態也會愈發膨脹放大,渴望借打風落雨消極地逃避工作的情況也會更嚴重。

不少打工仔在公餘時也會收到上司whatsapp或電郵,自然有感工作沒有完的一天。(視覺中國)

問題可以怎解決?

要解決以上問題,企業要維持足夠勞動力,保留人才,公司的人力資源政策及管理文化有需要轉型外,政府也應該制訂各項針對性措施。如針對產業傾側的問題,當局應在教育上增加資源培訓人才,大力推動大學內的科研成果商品化。面對中小企或商戶承擔極高的租金及其他經營成本,政府應放下盲目地信奉自由經濟市場的定律,深入思考怎樣為各類中小企尤其是一些新興的創科企業減低經營成本,營造更有利的條件,才可以為打工仔帶來更多元化的工作機會。有了更多的工作選擇,更好的工作條件,自然可以減低打工仔對公司怨氣,不但職場關係變得融洽,生產效率和競爭力也會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