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大學合約講師表面風光 背後眼淚誰人知?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近年,中、小學合約教師的待遇引起社會的熱議,林鄭月娥正式上任特首後,隨即向立法會申請50億元撥款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事實上,這問題並不單在中學發生,部分大學講師亦為合約制所苦,待遇與中、小學合約教師不遑多讓。大部分博士生畢業後固然渴望覓得教席,專心研究、教學,只是事與願違,他們在完成學位後,只能當上合約講師,在各院校間飄泊。政府坐擁龐大的財政儲備,在提升中學教師待遇的同時,何以不撥出款項,讓這批醉心學術、志於教學的青年獲得穩定職位、貢獻社會?

教研分家成趨勢 合約講師處境坎坷

自教育改革以來,中學教育界出現了大量的短期合約職位,包括合約教師、教學助理,這情況並不單在中學出現。自2002-2003財政年度起,大學教授薪酬與公務員薪酬脫鈎,教資會容許學校在招聘上更加自主,部分院校由是開始將教學、研究分家,把資源集中在聘請頂級教授,提升研究水平、院校排名。

另一邊廂,為了減輕大學教授的工作負擔,讓他們專心研究,各間大學不同的院系也會視乎個別情況,聘請聘用大批助教、導師、教學顧問、兼職講師、客席講師分擔教學任務,他們一般都是合約制員工,需要年年續約,情況與中學的合約教師相似。

有部分學系為了節省成本的緣故,不少獲聘為大學講師的員工也遭受各種苛刻的待遇,例如他們可能只是教授休假研究時的教學「替更」,在學期完結時更要在短時間內改好數百份論文功課和試卷。遺憾的是,外界並未如關注中學短約教學人員般正視他們的困境。

大學講師待遇非優厚 工時遠超合約所訂

可能對部分外人來說,能在大學擔任講師也算得上是人生的勝利組,因為他們的時薪遠超於不少其他工種。但是此說似乎並不完全符合現實情況。的而且確,大學講師名義上的平均時薪達千元或以上,不論他們在個別院校擔任全職講師,抑或在數間院校擔任兼任講師,他們的名義月薪也平均達近三萬元。然而,如把他們備課和改卷所花的時間也計算在內,他們真實的工作時間遠超於合約所訂明的名義工時。換言之,他們真實的時薪也低於合約所訂明的。尤有甚者,由於他們害怕不獲續將、失去教席,縱然上層不斷增加工作量,也只好任勞任怨,無反抗餘地。

此外,若他們在數間院校擔任兼職講師,他們並不能像全職教研人員般享有醫療等福利。更甚的是,有部分院校在暑假期間並無開辦正規課程,即是說部分兼任講師每年只獲八至九個月的合約。如此推算,他們真正的月薪實為更低。

大學、政府應正視問題 增加教席改善講師待遇

須知,他們的困境絕非競爭力不足所致。當中,有不少博士畢業生希望在就職期間出版足夠數量的學術論文,藉此爭取轉職成為助理教授,但繁重的工作量,加上隨時面對失業的危機,令他們每年約滿前也提心吊膽,遑論為學術界發展作出些微的貢獻。如今從講師變身成為助理教授的機會已微乎其微,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一直為數不少。

社會向來鼓勵年青人努力向學,但是政府、大學似乎未有善待這些學有專精的學者。本地大學在追逐排名的時候,是否同樣有義務讓其教學人員有最基本的合理保障呢?尤其是有部分院校不斷與同一名講師續約,由此可見它們確是需要一個長期合約的員工去處理相關的教學和行政工作。現屆政府着力改善中學合約教職員的待遇時,卻對改善大學講師處境隻字不提,那它是否暗示後者的地位比較低微呢?大學高層和政府必須及時醒覺,不要讓各大院校「金玉其外,敗絮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