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社福高層剝削前線員工 整筆過撥款荒謬絕倫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繼鄰舍輔導會因財政預算失誤辭退員工後,社福機構利民會亦疑因高層管理不善導致300萬財赤。由於員工薪金一般佔社福機構開支達八成,外界推測利民會最終會裁員減赤。近年來社福機構被揭出多宗「高層犯錯前線當災」的個案,足證當年政府落實的「整筆撥款津助制度」問題叢生,政府必須重新審視機制,還前線社福員工合理的待遇。

利民會被指疑出現財政問題,要求服務單位交出裁員名單,有員工指暫有十多人受事件影響被裁退。(利民會網頁截圖)

整筆過撥款肥上瘦下 前線員工僅足餬口

在推行「整筆過撥款」前,社福界主要沿用「實報實銷制度」,當時社署認為「實報實銷制度」帶來繁瑣的行政程序,而社署對社福機構的規範過多,亦使社福界的運作不夠靈活。另一邊廂,「實報實銷制度」令社福機構並無動機省錢,導致社署每年也需面對沉重的財政負擔。故此,政府在2001年落實「整筆過撥款」,容許受資助的社福機構有更大彈性去運用撥款,不用像從前般須就每項開支匯報。

然而,在實施「整筆過撥款」後,卻出現了「肥上瘦下」的問題。「整筆過撥款」強調社福機構的自主和管理彈性,社福機構高層由是掌握財政大權,甚至獲得了自肥的機會。由於社署不再規定撥款的指定用途,機構高層可以靈活調配資源的名義「肥上瘦下」。例如有部分社福機構高層被揭每年領取巨額津貼,佔所屬機構受資助金額的相當百分比,但同一機構的前線員工月薪連同福利只是僅足餬口,形成鮮明的對比。尤有甚者,由於政府容許機構保留25%的撥款作財政儲備,有部分高層更會刻意節省開支,用以發放管理層花紅。
 

鄰舍輔導會因帳目計算出錯而裁員,有員工促請會方公開帳目。(資料圖片/李慧妍攝)

高層犯錯前線當災 機構財赤員工被裁

近來兩宗社福機構裁員事件,則更顯在「整筆過撥款」機制下的前線員工已然淪為替高層當災的工具。以鄰舍輔導會的個案為例,該機構的高層因財務預算失誤,令機構陷入財赤。照理,在這件事件上,機構高層應為其失誤承擔所有責任。然而,事件被揭後,問責辭職的卻只有財務總監一人,其餘高層卻可以減薪留任,繼續安坐其位。反之,為應對財赤,鄰舍輔導會動搖了60名員工的飯碗,雖則該會已在其機構內找到30個職位以供申請,另有逾十個社福機構提供了職位空缺,但此舉並不保證受影響員工的飯碗不受影響,故實抵償不了機構的過失。

同理,如果利民會高層確如工會所指,因為出現三百萬財赤而向員工提早解約,涉事的高層同樣是將自己的過失轉嫁員工。由此可見,在整筆過撥款機制下,前線員工根本毫無保障。

新任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徐英偉與局長羅致光一同見記者。(鍾偉德攝)

前線員工朝不保夕 難盡心服務市民

可以說,社福界原為邊緣弱勢的人士提供服務,這個界別最痛恨的事情,理應是社會既得利益者欺壓弱勢群體,豈料這個界別的部分高層卻利用制度壓榨員工,這實讓人感到氣憤難平。面對這荒謬的制度,試問前線人員工如何不心灰意冷?

可以說,上述事件只不過是 「整筆過撥款」問題的冰山一角。然而,從中亦可看到這機制的荒謬。固然,政府過去在修補「整筆過撥款」上並非無所作為,例如今年起,社署已將社福機構的財務報告上載到社署網頁,讓公眾監察。然而,以現時的情況看來,這些小改動已然無補於事。昔日大力提倡落實「整筆過撥款」的羅致光,必須反思制度的實際運作是否偏離了構思時的原意,在必要時更要作出大刀闊斧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