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察】四叔捐十億 可否來個全民派錢實驗?(下)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港股上月底觸碰三萬點,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按照承諾,捐出十億元,據悉集團已經向慈善團體及學院商討。有沒有想過,可否建議四叔做一個社會實驗,邀請市民參與無條件基本收入計劃兩年?

【此為全文下篇,上篇見此。】

日內瓦一幅有關公投的大型橫額,讓民眾反思讓有基本收入會想做什麼?(美聯社)

兩級收入 比較參加者行為轉變

貧窮地方如納米比亞和印度的村莊,曾經試行全民制基本收入。兩個計劃也有良好成效。納米比亞的計劃激發鄉村經濟,減少貧窮人口,增加就學率,更多人參與工作和經濟活動等等。(一個缺點是有非村民移居去試點鄉村,但這表示基本收入不能個別推行。)在印度的案例,家庭有錢修葺住所,身體更健康,就學率和學業成績提升,女性地位也提高了。

每人獲取金額是個重要問題,金額多少帶來不同意義。芬蘭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實驗,基本收入金額也不算優厚,例如後者的金額大概是薪金的一半。這裡訂立的水平為每人 5 千元及 2,500 元,前者金額是參考樂施會在 2014 年 12 月建議的「基本生活開支線」,再補回到現時的通脹。五千元的水平僅僅足夠日常開支,同時有效評估受惠者會否改變工作動機,例如由全職轉為半職,或者由在家照顧親人變為半職加尋找託兒服務。

半額是 2,500 元。實驗採用兩級制,用以比較不同金額對受惠者在工作和生活的轉變,有助政府或者學術機構研究金額對市民福祉的改變程度。

取回生活自主權 未必減少勞動力

部份反對人士質疑無條件基本收入導致更多人懶惰,不找工作。但反過來說,如果市民有起碼的生活保障,他們可以有空間選擇合心意,更有意義的職業,就不用硬要接受低薪刻薄的工作,而領取福利也不需跟工作掛鈎,老闆需要出更高工資才會聘請員工。另外,如果有餘錢,參加者也可以選擇會否進修增值,或者參加康樂文娛活動,拉近機會或運氣的差距。伊朗的基本收入計劃,沒有推高失業率,部份甚至增長了工時。在印度的計劃,雖然整體勞動力下跌,但經濟更加活躍,例如農夫有更多收成,人們進行更多貿易。

香港目前有不少長者活於貧窮線下。(彭博社)

政府預算中立 是為實驗限制

本年 5 月,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發表基本收入計劃的政策簡報,值得參考。在做了模擬測試後,OECD 認為基本收入未必能夠減少成員國家的貧窮率,有贏家也有輸家。在部份國家(如芬蘭、意大利和英國),至少 4 成在職人士的基本收入所得,較現行福利低至少 1%,同時,在芬蘭、法國和意大利,至少 3 成在職人士的所得,較現行福利多 5% 。按住戶類型劃分,收入較高而有子女的住戶得益較多,因為過往支援他們的福利較少。相反,單親家庭的基本收入就會少於現行保障。

我們需要小心閱讀這報告。「政府預算中立」(budget-neutral)是測試的前提,即沒有抽取額外公帑於基本收入計劃,也沒有大幅加稅。主流研究對基本收入政策的建議,是同時更改稅制以應付額外支出。相較之下,OECD 報告是減少了研究的變數,但研究結果就偏向保守,因為基本收入的總開支受限制。當香港的實驗也採取這個前設,有機會出現類似結果,好處未必完全反映。

基本收入的實驗是個大工程,推行會面對現實重重限制。除了抽樣及邀請參加者外,實驗時間短是其中之一。兩年的計劃,參加者未必因為基本收入而離開勞動市場,影響實驗結果。其次,不論在實驗還是現實操作,基本收入金額不應低於福利受助者領取的補助,以免打擊參加新計劃的意欲。這需要繁複和精密的計算,牽涉大量行政工作,增加改變政策的難度。

荷蘭烏特列支(圖)正試驗每月向每名成人發放900歐元(約7692港元)。(Getty Images)

實際操作惹疑 意識型態之爭不容忽視

本文用實驗來展開基本收入可否滅貧的討論,希望讀者一同思考在港實踐的影響以及財政負擔,而非抽象討論好壞。雖然如此,我們總避不開意識型態的爭議。這往往比爭論政策是否可行更激烈。

有趣的是,無條件基本收入是左翼和右翼少數的共識。當然,兩派支持的出發點差天共地。右翼認為現行福利制度臃腫,基本收入可以減少官僚,甚至取消福利制度,由個體判斷需要甚麼,由市場供給資源,遠較政府聰明。崇尚市場經濟的佛利民就是基本收入的堅實支持者。

左翼支持基本收入,部份是出於消滅貧窮,另有部份出於預備生產自動化帶來的失業,甚至盼望基本收入可以令人從工作解放,生活更為自主,而且減低家庭崗位(尤其是對家庭照顧者)的財富和地位差距。

正正是左右兩派皆支持無條件基本收入,我們更要留神,如果政府真的採納基本收入,最終版本對資本家還是大眾更有利。政府會否藉機取消醫療、教育、支援長幼弱勢者等公共服務?會否大幅降低最低工資標準(反正老闆降低薪水也不會捱餓)?加稅方案能否拉貧富差異,還是苦了中產?計劃會包括移民,還是只限永久居民,加強了民間的階級差異?最後,整個計劃會否令民眾更滿足、幸福?

天馬行空非藉口 何況絕非空想

在香港,當政府反對全民養老金,遑論把無條件基本收入登上討論日程。的確,基本收入會牽涉大量公帑,十億元絕對不夠,而且要重塑福利和稅收制度,難以說改變就改變。固然,本文的方案相當簡略,遠未完整,但我們不應當全民基本收入是禁忌,反而要加深討論,思考如何改善現有制度達致滅貧。外國過往實驗告訴我們,不少例子證明加強居民經濟活動,不同的基本收入方案會影響政策結果。

《空想科學讀本》的作者柳田理科雄說過:「科學,不只是科學家的專利。是我們每一個人,在想科學可以做到什麼事就好了。就是這些天馬行空的想法,推動著科學繼續前進。」天馬行空的想法,也推動著社會繼續前進,何況無條件基本收入,絕非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