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選舉.觀點】提升國家觀念? 先改革港區人大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第13屆港區全國人大選舉在今天舉行,由49名參選人競逐36個席位。相信絕大部分港人都聽聞過「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大名,尤其資深藝人汪明荃亦曾擔任此職。不過,到底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是如何選出來的?他們有何實務?為何如此多人趨之若鶩?恐怕沒有多少港人能說出個所以然,因為他們都覺得港區全國人大事不關己。中央要提升香港人的國家觀念,宜改革港區全國人大制度,使港人能真正參與管理國家事務。

第十三屆港區全國人大選舉在今天舉行,諷刺的是,只有少數港人關心這個選出港人「代表」的選舉;或許這正好說明了制度的問題。(資料圖片)

全國人大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就連國家主席習近平,也是由它選舉出來;此外,按照中國憲法,全國人大代表非經「全國人大主席團」或「全國人大常委會」許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審判,其權力之大、榮譽之隆,可想而見,因此雖然此職沒有工資,但各方名人爭相競逐,也是理所當然。

香港人要成為全國人大代表,最直接的方法是參選港區全國人大。基本法第二十一條列明,「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中的中國公民依法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具體模式則是藉着擔當港區全國人大疑表,參與國家管理工作。那麼,怎樣才能成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參選這一屆港區全國人大的條件包括︰

年滿18歲;
是香港居民(注意︰不必是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
取得十個「選舉會議」成員提名。

所謂「選舉會議」,其實也就是港區全國人大的選民,以新一屆(即第13屆)選舉為例,選舉會議的組成方法如下︰

第12屆港區全國人大的選民;
第12屆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
行政長官本人。

在四者之中,除了第四項外,港人最熟悉的當然是「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亦即選出特首的1200人;至於另外兩項,則需要稍加說明——「第12屆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一共204人,一律由委任產生,「第12屆港區全國人大的選民」則一如本屆情形,包括了第11屆的選民。選舉會議的組成方法自九七後沒有改變,換言之,港區全國人大的選民,一直以來主要都是特選的政經界人物,而且當中絕大部分是港人眼中的建制派。

第十二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中,不少都是港人不認識的面孔,若說他們是香港人的代表,恐怕沒有多少港人認同。(中國人大網擷圖)

如此一來,雖然港區全國人大的參選門檻不高(甚至連非永久性居民也可參選,這點亦值得商榷),但由於選民基礎狹窄,而且歷屆選出來的不是本港知名建制派人物,便是低調的親中商人或專業人士,因此社會大眾已認定這是小圈子選舉,對之不感興趣。就此,不論是為了真正落實基本法,抑或為提升港人的國家觀念,讓他們覺得自己真是國家一份子、有權參與國事,中央政府均應思考如何逐步擴充港區全國人大的選民基礎。

此外,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日常工作對港人而言也是十分神秘,例如他們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會討論什麼事情?他們會在什麼地點開會?想向他們表達意見的話,又有何途徑?這些都是港人無法知曉,但十分重要的事情。根據國家憲法第七十六條,全國人大代表「應當同原選舉單位和人民保持密切的聯繫,聽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見和要求,努力為人民服務」,現在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如此低調工作,即使我們不必稱之為違反憲法,他們也應撫心自問,有否愧對港人。

要提升港人國家觀念,方法多樣,惟未知中央官員除了只想着推廣基本法外,有否考慮過此等更加實際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