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停課.觀點】流感不忘派家課 學生苦無喘息空間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因應流感潮,教育局宣布幼稚園和小學停課,學生提早過農曆年假。大部份家長和學生都支持停課,減少子女受感染機會。學校抱怨停課太急太突然,缺乏時間調動活動、考試、膳食等。不少老師正忙於製作假期家課,有的就臨急派發,有的改由網上派發,有的就取消派發。不論結果如何,學校重視家課的程度,可謂「病入膏肓」。近月討論的長假期「零家課」建議,顯然遠未受落。
事實上,除了假期功課外,香港學生日常課業的壓力亦十分沉重。歸根究柢,家課壓力源自課時太長,校方沒有安排時間讓學生在校完成功課,加上家長和學校過份期望多做家課能夠增進知識。要處理問題,需要從縮減課時,以及調整家課質量兩方面下手。

學童因應流感停課,但一眾打工仔的情況就無人問津。(資料圖片)

功課討論由來已久 學生壓力堪比上班

在公布停課前兩天,教育局局長楊潤雄稱,最近就家課政策與辦學團體商討,期望學校在農曆新年給少些家課,減少家課壓力。其實,關於家課質量的爭論由來而久。早在1994年,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已進行調查,發現不少家長擔心家課太多會加大學生壓力。教育局近十年也收集師生學校對家課質量的意見,也持續更新家課指引,可惜效用微乎其微。

近年,學生仍屢屢抱怨家課量太多。在香港,有團體委託大學的調查指出,小四至小六學生在2015年的平均家課時間約為每天2.4小時,中一至中三學生為1.9小時。那還未計算全日制學制,至少 7 至 8 小時留校時間,部份學生還需要通勤、補習、參與課外活動。總體學習時間每天動輒十小時,堪比上班。

近來許多人關心小學生的功課過多,其實中學生的亦不遑多讓,拆射出來的,其實是教師的工作壓力。(余俊亮攝)

課時過多蠶蝕閒暇 導修課名存實亡

其實,學生可以在學校完成功課作業,但現時的課時過長,有報章曾統計,約6成半、逾300家小學的學生,留校時間逾 7 小時,連課外活動留校逾十小時。當初實行全日制,原意是學生可以在校完成功課,以及進行課外活動,但部份學校佔用額外時間教授正規課程,學生要更長時間上課,家課要更晚才完成,蠶蝕了閒暇和休息時間。

觀乎教育局在1999年至2000年的《全日制視學探訪報告》,局方就不斷提出全日制的優點:

大部分學校均安排每天一節導修課,以便學生能完成部分功課;若學生遇有到課上的難題,可向教師請教,而教師亦可利用導修課,照顧成績稍遜的學生。

【01觀點】功課壓力千斤重 教育局視若無睹 誰來救救孩子?

然而,全日制小學全面實施以後,卻少有學校實施導修課。對於功課壓力的問題,教育局也是少有作為。局方在2015年曾發放文件,鼓勵學校分發「有效益的家課」,又言學校可利用導修時段向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輔導,幫助他們解決在家課上所遇到的困難。去年就曾有家長組織進行調查,發現只有七分之一的學校實施導修課,導修課已經名存實亡。

尤有甚者,現時不少小學的午膳時間不足一小時,學生想在午膳後完成部分功課,也幾乎沒有可能。觀乎《小學概覽》,有為數不少的小學午膳時間只有半小時,有部分只有 25 分鐘,吃飯時間不足,甚至影響學生的健康。

香港學生普遍功課多,睡眠不足。(資料圖片)

學生被剝奪遊戲權 童年回憶只剩功課

家課能夠鞏固課堂知識,學生能夠糾正錯誤概念。立法會秘書處上月出版資料摘要,討論香港學生的整體學習時數及身心健康狀況,當中引述2006年發表的綜合報告,指在先前 20 年的相關研究中,大部份顯示家課和學業成績有正關係,但其正面成效,只對高年級學生較明顯,對於初中級別學生的有效研習時間,大都只能維持一兩小時。教育專家建議高中的家課時間為120分鐘,然後按學齡遞減。

一隻手掌拍不響,我們不能一面倒怪責學校給予學生功課,不少家長也「鍾情」功課,購買更多補充練習,甚至質問學校功課量何以太少。這些父母忽視了確立於聯合國《兒童權利宣言》第三十一條的兒童遊戲權,即「兒童有權休息和閒暇,從事與兒童年齡相宜的遊戲和娛樂活動,及參與文化生活和藝術活動」,影響子女日後的身心健康和社交發展。如果「零家課」、「少家課」是不設實際,最高家課時數難有統一標準,那麼學校和教育局應考慮設立每日或者假期家課上限,避免過量家課塞滿學生休息時間。

家課本無錯,但家課太多太死板,加上課時太長,導修課名存實亡,家課就變成重擔,影響子女的正常生活。學校若可預留時間給學生完成功課,導修課貨真價實,避免積累功課在家,還孩子一個快樂童年則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