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香港研究出版 學術研究須守護社會利益 確立本土價值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號稱全球首本以香港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術期刊《香港研究》正式刊發。這既是可喜,又是可悲的事。香港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在世界上都是極具特色,非常值得研究,而部分本土議題複雜而影響大眾利益,更亟須精細的學術研究及分析,為政府及社會排難解疑。
《香港研究》「首本」之說雖然有過其實,但時至今日,以香港問題為核心研究對象的期刊仍然極為罕見,事實上難以令人滿意。更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大學的管理層及政府官員,何時才會意識到「香港研究」的重要性,在「本土意識」的構建過程爭取主導權?

線上閱讀《香港研究》第一期(點擊Issues)

《香港研究》第一期目錄。(中文大學出版社)

這份半年刊,由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編纂、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以跨學科本位,研究本地不同範疇的議題。據其介紹,學刊涵蓋學科包括但不限於文學、語言學、文化研究、社會學、政治學、歷史、教育、性別研究等。相對於現時如《香港社會科學學報》的期刊,關注領域比較廣泛。

《香港研究》是建立本土學術界對本土問題關懷之情的關鍵一步,但我們須走更多步,而且走得更快,建立更多以香港不同範疇為核心研究對象的期刊。在這個問題上,主導香港學術發展的大學管理層,與及負責制定高等教育政策的港府官員,責無旁貸。

事實上,大學教授的研究旨趣與實際研究的領域,很多時並不一致,這是受制於制度桎梏所致。香港問題雖然獨特,但在西方學術霸權下,若要靠研究香港獨有問題而能夠將成果刊登在國際期刊之上,是非常困難。而大學管理層對教授的表現評核,又是建基於在頂級期刊發布的研究成果。政府又往往礙於所謂的「學術自由」,而「不敢」對大學的管治方針加以引導修正。結果,香港學術界最頂尖的學者,消耗最多時間、資源研究的課題,經常與香港無關。學術界在世界上普遍是與社會相對隔離的象牙塔,而香港的學術界在此意義上,更是與社會大眾離地千萬丈。

大學評核教員表現的方法,先須作變。事實上,近年來專上教育界對教職員的評核方式已有所轉變,加入對社會影響力等學術研究以外的評核方式。但若然大學管理層能夠更為重視針對本地問題的研究成果,而且特別重視發布在以香港研究為核心的學術文章,並引以為主要評核、升遷參考依據,定然能夠鼓勵更多本地學者參與到推進本土社會發展的行列當中。

政府亦要告別自由不干預的放任態度,透過政策與財政資源,支援以研究香港問題為本業的學者,而不是躲在尊重學術自由的幌子背後,懶政無為。政府更應主動列出重點推進清單,針對在關鍵領域的發展需要,設立相關研究中心、學院,協助他們發行學報,培育及引入頂尖人才。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利用社會的頂尖學術人才,推動香港社會發展,而不是白白浪費屬於香港的人才、社會的資源,研究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問題,為他人作嫁衣裳。

本土意識的建立與深化,離不開本土學者的深耕細作。只有在制度上,讓他們有空間及資源,既「務實」,也「務虛」,協助社會認清發展困難的本質,尋找克服困難的方法。主事者若然始終不關心、不參與到「本土意識」的構建過程,則難免被民粹意識主導,扭曲本土的真正含意,令本應是維護社會利益的本土意識,變成傷害社會利益的凶器。